劉向與《戰國策》
【概說】
《戰國策》又稱《國策》,記載了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主張和策略,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上的重大活動,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筑擊秦始皇,約12萬字。
《戰國策》作者不詳,肯定不是一時一人所作。到了西漢末年,劉向在校錄群書時發現了六種文本,內容混亂,文字殘缺。于是,他按照國別進行了校訂和編訂,命名為《戰國策》。
《戰國策》文辭優美,語言生動,論事透辟,富于雄辯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以寓言穿插于文中,用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堪稱論辯文的典范。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戰國策》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故事錦囊】
西漢時期,宮廷的密室中藏有很多戰國時留下來的史料,可是這些史料殘破不全,有一些殘簡上的字只剩下一半,如“趙”(繁體寫法為“趙”)字只剩下了“肖”,此類錯誤屢見不鮮。朝廷便將整理這些史料的任務交給了當時的學者劉向。
劉向在整理和校訂過程中,將史料以國別劃分,把《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資料編入到當時的12個國家中,并將其定名為《戰國策》。
《戰國策》記載的人物復雜,既有縱橫家如蘇秦、張儀等,又有義士如魯仲連、唐雎(jū)等,還有不怕死的勇士荊軻、聶政等。書中人物形象逼真,而且善于運用巧妙生動的比喻,通過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戰國策》對司馬遷《史記》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由于該書過于追逐名利,夸大了縱橫家的作用,與后世儒家思想不符,降低了其史學價值。
【知識庫】
畫蛇添足
古時楚國有個貴族,把一壺酒賞給他的門客。門客互相商量說:“這壺酒大家一起喝則不夠,一個人喝則有余。咱們各自在地上比賽畫蛇,誰先畫好,這壺酒就歸誰喝,怎么樣?”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看著別人還沒畫完,得意洋洋地地說:“我再給它添上幾只腳吧!”可是還沒等把腳畫完,另一個人把蛇畫成了。那人把壺搶過去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么能給它添腳呢!”說罷,便把壺中的酒喝了下去。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后失去了快到嘴的那壺酒。
上一篇:國學《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賞析
下一篇:國學《勾股定理》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