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文鏡秘府論》
日本僧人空海撰寫的詩歌理論著作。空海(774—835),日本平安時代初期的僧人、詩人、書法家。日本真言宗的開山祖師。幼名真魚,謚號弘法大師。公元804年入唐學習,師事惠果法師,得遍照金剛法號。公元806年回國。六十歲時在日本高野山圓寂。
《文鏡秘府論》是作者來華留學歸國后,為向日本人民介紹漢語漢文而寫作的。約成書于公元819年到820年。全書分天、地、東、西、南、北六卷,系統地講述了中國六朝至唐初關于詩歌體制、詩意、聲韻、對偶等方面的理論。天卷圍繞聲韻這個中心,對調四聲譜、調聲、詩章中用聲法式、七種韻、四聲等問題,分別進行了論述。地卷論述了與修辭學密切相關的十七勢、十四例、十體以及詩歌理論中的六義、八階、六志、九意等問題。東卷論述了二十九種對,其中部分內容與天卷中的聲韻部分重復。西卷主要論述詩病,有論病、文二十八種病、文筆十病得失幾項。南卷論述詩的本質,有論文意、論體、定位、集論幾個部分。北卷從詩歌的表現方面入手,論述了對屬、帝德錄幾個問題。
作者在這部著作中引用了大量中國文獻,同時也表達了空海本人對詩歌藝術的看法。該書所引文獻中,有傳為沈約著的《四聲譜》、劉善經的《四聲指歸》、上官儀的《筆札華梁》、王昌齡的《詩格》、皎然的《詩式》和《詩議》、杜正倫的《文筆要訣》、崔融的《唐朝新定詩體》、元兢的《詩髓腦》、陸機的《文賦》、殷璠的《河岳英靈集》,以及作者不詳的《文筆式》、 《帝德錄》等。這些著作,今大多失傳。因此,這部著作對后人頗有參考價值。
《文鏡秘府論》受到中日兩國學者的極大重視。中國近年出版了王利器的《文鏡秘府論校注》,日本學者小西甚一有《文鏡秘府論考》。這部著作不僅在中日詩歌理論研究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見證之一。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文鏡》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新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