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木求魚
【釋義】
爬到樹上去找魚。形容做事的方法不對,無法達成目的。
【出處】
戰國·孟子及其弟子《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典故】
孟子問齊宣王:“大王召集全國的軍隊,讓士兵們冒死去攻打別的國家,難道只有把其他的國家打敗了,大王您才高興嗎?”
齊宣王回答:“并不是打敗其他國家我就高興,我這樣做只是為了實現最大的愿望罷了。”
孟子問齊宣王:“大王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齊宣王沒有回答。
孟子繼續說:“是為了美味的食物嗎?是為了保暖的衣服嗎?是為了艷麗的色彩嗎?是為了動聽的音樂嗎?是為了多一些人使喚嗎?這些,您的臣子都可以提供給您,難道您真的只是為了這些嗎?”
齊宣王回答:“我并不是為了這些。”
孟子說:“那么我便知道您的最大愿望了。您想要擴張土地,想要讓秦國、楚國這樣的大國都來朝貢您,想要稱霸中原、安撫四方。不過,以您現在的做法,要想實現自己的愿望,就猶如想要從樹上找到魚一樣。”
齊宣王說:“竟然有這么嚴重嗎?”
孟子說:“比您想得要嚴重。爬樹去捉魚,雖然捉不到魚但也不會有什么大礙。但是以您現在實現愿望的做法,費盡心思地去做,最后肯定會引來大禍的。”
齊宣王說:“能給我說說道理嗎?”
孟子回答說:“如果楚國和鄒國打仗,大王認為誰會贏呢?”
齊宣王自信地說:“自然是楚國。”
孟子說:“這是很顯然的事情。弱小的鄒國的確不能和強大的楚國為敵,人口少的國家也不可以和人口多的國家為敵,小國不可以和大國為敵。海內方圓千里的土地共有九塊,大王您只不過占有其中的一塊。現在您卻想要以一塊的力量去征服其他八塊,這和鄒國跟楚國打仗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好好想一想,為什么不能從根本上入手呢?”
孟子接著說:“您如果施行仁政,讓各地的賢人都想要到您的朝中為官,讓天下的百姓都愿意到您的國家種田,讓天下的商人都愿意來您的國家做生意,讓天下的旅人都能夠來您的國家旅行。如果做到了這些,放眼天下,還有誰能夠和您為敵呢?”
上一篇:紙醉金迷典故故事|紙醉金迷釋義
下一篇:罄竹難書典故故事|罄竹難書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