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小說神髓》
日本文學評論家坪內逍遙(1859—1935)著。坪內逍遙是日本明治大正時代小說家、劇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原名雄藏,別號春迺舍朧、小羊子等。出生于小官吏家庭。曾任早稻田大學教授等職 并創刊《早稻田文學》。1885年發表文藝理論《小說神髓》,提倡寫實,對日本近代文學影響很大。同年發表的長篇小說《當代書生性格》,以學生生活為背景,批判當時的歐化風氣。后期致力于戲劇工作和莎士比亞研究,提倡舞蹈劇和露天劇。著有音樂舞蹈劇《浦島新曲》和歷史劇多種,并譯出《莎士比亞全集》。
《小說神髓》(1885—1886)分上下兩冊。上卷包括《小說總論》、《小說的變遷》、 《小說的著眼點》、 《小說的種類》、 《小說的益處》各章;下卷包括《小說法則總論》、 《文體論》、 《小說腳色的法則》、 《時代腳色的法則》、《主人公的設置》、 《敘事法》各章。上卷主要論述小說必須革新的理由和新小說的理想的輪廓。下卷主要論述新小說作法的梗概和文體。上下兩卷的論證方法和論據,大體上都以東洋文學和西洋文學互相對比為基礎。東洋文學以曲亭馬琴為代表,西洋文學以瓦爾特·司各特為代表。而其根本思想則立足于進化論的文明論。作者在《小說總論》中,從人類文明生活的進步的角度,論述了文學藝術必須受到尊重的原因,糾正了當代的文學輕視論。在《小說的著眼點》一章中,作者強調了小說的著眼點在于寫出“人情的動態”。同時還指出: “現實主義、以人為中心的寫實小說,雖然排斥空想的、舊的浪漫主義,但并不妨礙在作者的世界中有著理想”,他明確承認想象在小說的整體構成中所起的作用。作者由于不滿意當時日本文學(戲劇中心)的現狀,而想有所革新,故著眼于創造將來的新的文學。在《小說的變遷》一章中,作者對從浪漫主義時代向寫實小說的時代的演變,進行了歷史的實證。總之,自明治維新以來興起的新日本建設的巨大浪潮,當時已逐漸波及到文學領域,隨之而出現的是要求寫出與新日本相適應的文學的呼聲。 《小說神髓》的出現,可以看做是作者代表日本的知識階層對這一要求所作的回答。
《小說神髓》在日本文學的范圍內,就其歷史意義而言,雖不失為代表一個時代的名著,但從世界文學的角度來看,同較本書略早的法國小說家左拉(1840—1902)的《實驗小說》相比,實不能同日而語。本書所論既無真正意義上的近代人的自覺的閃光,也沒有作家的個性主張,甚至它的寫實主義的理論也是很不徹底的。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小說的藝術》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尚書·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