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芭蕾舞
即芭蕾,法文Ballet的音譯;其詞源出自意大利文Ballase一詞,意思為“跳舞”。歐洲傳統的古典舞劇和舞蹈的統稱。孕育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最初的形式是一種流行于宮廷中自娛性的“晚宴芭蕾”,后很快流傳到歐洲其他皇宮。第一部具有戲劇性主題的芭蕾:《皇后喜劇芭蕾》1581年在法國亨利三世的宮廷中演出。由于法國王室的大力贊助(尤其是路易十四),芭蕾在法國建立起專業的舞校和基本的動作規則,開始走出宮廷,擁有專職的演員和劇場,從而得到確立,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中葉是芭蕾日趨成熟的時代,首先擺脫“芭蕾歌劇”中情節與舞蹈相脫離的束縛,又通過舞蹈演員、編導和教師們的貢獻,從“情節芭蕾”走向十九世紀初與當時的浪漫主義文藝運動一致的“浪漫芭蕾”;這期間,出現了法國著名的芭蕾理論家喬治·諾維爾、以立著足尖表演《仙女》而聞名于世的浪漫芭蕾女明星塔麗奧妮,以及在舞劇中取代了早期芭蕾男演員顯著地位的許多優秀的女演員。至十九世紀末,古典芭蕾舞劇在俄羅斯帝國發展到頂峰;著名編導彼季帕是其核心人物,他的一系列作品《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等成為古典芭蕾的典范;同時芭蕾也走向僵化。佳吉列夫芭蕾舞團在它的國際性的演出中,不僅把古典芭蕾帶到世界各國,而且也開了打破古典芭蕾程式進行創新的先河,其主要人物有芭芙洛娃、福金、尼金斯基等人;出身此團的巴蘭欽則是把芭蕾美國化的代表人物。
二十世紀初,在西方現代舞的沖擊下,芭蕾在改革中又形成現代芭蕾學派,并派生出許多流派,風行歐美。
芭蕾在它的發展過程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藝術,同時在各國也形成不同風格的法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古典芭蕾學派,體現在教學中有意大利的切凱蒂體系、法國的法蘭西體系、俄國的瓦崗諾娃體系。當今國際上定期舉行各種芭蕾比賽。
世界四大芭蕾舞團是:紐約市芭蕾舞團、丹麥皇家芭蕾舞團、英國皇家芭蕾舞團、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
中國第一個跳芭蕾的是晚清的裕容齡。第一部中國芭蕾舞劇是1950年由戴愛蓮先生編導并主演的《和平鴿》;正式系統引進芭蕾是五十年代初,由蘇聯專家傳授的俄蘇學派古典芭蕾,1956年演出了第一部古典舞劇《無益的謹慎》。此后,芭蕾在中國扎根生長,除了排演了一系列古典芭蕾名劇,還創作演出了《魚美人》、 《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祝福》等優秀的中國題材的芭蕾劇目。1976年以前的中國芭蕾主要是比較正統的俄羅斯學派;1978年以來,隨著許多英美專家的來華講學和歐美著名芭蕾舞團的來華演出,中國芭蕾在俄羅斯芭蕾學派的基礎上又吸收借鑒其他學派的風格,逐漸完善起來。近年來,中國芭蕾舞演員屢次在國際比賽中獲獎,這標志著芭蕾在中國開始走向成熟。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艾略特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茶陵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