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弗里德連杰爾
格奧爾格·米哈依爾洛維奇·弗里德連杰爾(Георг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Фридлен-дер,1951—)蘇聯文藝學家。1937年畢業于列寧格勒大學語文系。1955年起在俄羅斯文學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工作。他是蘇聯比較系統地介紹馬克思恩格斯文藝理論遺產的學者之一。1962年出版專著《馬克思恩格斯和文學問題》,1964因此書取得博士學位。他同時是俄國文學,特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者,從1967年起主持《陀思妥耶夫斯基合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資料》的編篡工作。他著有《萊辛》 (1957)、 《俄羅斯現實主義詩派》(1971)《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時代》 (1971)、 《俄羅斯抒情詩結構》 (1973)等。他的專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世界文學》(1979)獲1981年蘇聯國家獎金?!恶R克思恩格斯和文學問題》是作者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美學思想和文藝思想的專著。全書共分四篇十二章,第一篇講美學革命變革淵源,分別敘述了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理論來源和馬克恩格斯青年時期的文藝觀;第二篇著重闡述馬克思恩格斯基本美學思想和文藝理論問題;第三篇講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文學史方法論的若干重要原則和對西歐文學史和作家的許多重要的論述;第四篇講列寧如何在新的歷史階段捍衛、繼承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的美學思想遺產。通過全書敘述,作者比較完整和清晰地勾勒出馬克思恩格斯美學思想和文藝觀點的全貌,使人清楚了解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思想來源、形成、發展,科學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以及主要內容和特征為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體系提供了一個明晰的概念。在蘇聯被認為是文藝學者“案頭必備的參考書”。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世界文學》一書共分七章:在思想爭論中;陀思妥耶夫基的美學觀;陀思妥耶夫斯基與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尼采;從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加繆;陀思妥耶夫與二十世紀的德語長篇小說。專著在世界文學的背景上研究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有關的一系列問題,力圖正確闡明作家的世界意義。作者追溯作家與他同時代的雨果和托爾斯泰創作的相互關系,著重探討他的創作對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法國文學和德語文學的影響。作者聯系作家的哲學、歷史、美學和道德觀點,深入分析他的創作的反資產階級的批判傾向、反對當代資產階級學術界從反人道主義的立場出發解釋作家的創作、特別反對把作家的思想與尼采、弗洛伊德的思想相提并論,同時也反對把作家說成是現代主義的奠基人之一。此外,作者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創造了悲劇型長篇小說的形式,并具體探討了這個術語的含義。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弗萊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得意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