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理解
人在審美中對審美對象的相互聯系、事物內容、形式上的審美特性及其規律的認識、領略或徹悟、把握。它是審美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思維過程和形式之一,是審美判斷和邏輯推理的結果。
審美理解有表層與深層、局部與全局、直接與間接、漸悟與頓悟之分。如果把握事物之間的外部聯系,認識審美對象形式某些因素的審美特性以及它們之間的組合關系,從局部地領略其形式美,這就是揭示事物某些外部特征的表層的較淺陋的理解。如果深入把握主體與客體的審美關系,認識對象的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局部與整體、真與善、偶然與必然、可能與現實的關系,從而系統地、整體性地把握內容美、形式美的實質和規律,這就是揭示事物內在聯系和事物審美特性的深刻理解。
直接理解是無需任何中介和復雜思維而和感覺、知覺過程溶合在一起,憑以往經驗在瞬間即可實現的理解,如面對熟悉的審美對象、形象和語言描繪,人根據已有的形象信息貯備和以往的審美經驗,在瞬間未經反復思索即可達到某種程度的理解。間接理解是對復雜的或陌生的審美對象需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分解、歸納、判斷,并借助于概念而實現的由淺入深,由模糊到清晰的理解。漸悟是由局部到整體,由形式到內容,由現象到本質的逐步深入的理解。頓悟是由其他相關事物的啟迪使人獲得靈感,從而頓開茅塞,豁然開朗的理解。
無論那一種理解,都是人生活實踐、審美實踐經驗長期積累的結果,都必須以感性認識、直接感知材料為基礎,都以一定的感受力、洞察力、想象力、判斷力為主觀條件,都需經過分解、比較、綜合、判斷、推理,從而形成審美意念、意象和評價。審美理解的過程是對象的審美特性和主體實踐內化的過程,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協同作用的過程。它既可因對象與主體心理結構相適應而在理智上發生同化作用,也可因對象與主體心理結構相左,促使主體改變原有心理結構而發生順應作用,達到與對象協調,既將對象眾多的審美特性加以集中、概括、抽象,又保留著具體的形象,并使之豐富化,從而使審美理解既有概括性、完整性、系統性,又有具體性、形象性。
審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現和必要環節,它制約和推動著審美聯想、想象、情感的展開,成為這些心理形式的理性基礎,并可以轉化為人的意志行為,推動人理智地又情感地按照自己的目的、需要和美的規律去克服丑,創造美,發展美。審美理解對藝術欣賞、藝術批評、藝術創造具有特殊的意義,是使之理性化的必要的心理基礎。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理想
下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