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未來主義
現代西方文藝流派之一。它最初產生于意大利詩歌界。意大利詩人、戲劇家馬利奈蒂于1909年2月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未來主義宣言》,標志著未來主義的誕生。第二年,又發表了《未來主義文學宣言》。此后,博喬尼、馬拉等又發表了《未來主義畫家宣言》,在雕塑、 戲劇, 電影、小說等藝術領域很快產生影響,形成了一場波及法、英、德、波、俄等國的文藝運動。
未來主義文藝思潮建立在尼采和柏格森哲學基礎之上,極力推崇尼采的超人哲學,無視一切傳統文化,打碎一切偶象,以所謂無畏和叛逆的精神,否定一切文化遺產和文藝傳統。他們認為隨著現代機械文明的飛速發展,人類已往一切文化和藝術都成為歷史的陳跡,成為毫無價值的歷史垃圾,必須徹底否定和拋棄。宣稱應該把博物館、圖書館燒成灰燼,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等作家從現代人的輪船上拋出去。文化上的虛無主義是未來派最為突出的特點。
未來主義自命自己是屬于未來的文藝思潮。要求摧毀傳統的靜態和諧美學觀念,試圖建立起適應大工業機械文明的具有強烈動感的藝術流派。他們認為未來的藝術應該具有“現代感覺”,歌頌科學機械化的時代。藝術應表現現代機械文明的速度、暴力、激烈的運動、音響和四度空間。表現飛速運動的力。馬利奈蒂在宣言中寫道: “文學歷來是歌頌那沉思, 抑郁的寂靜,睡眠與休息的愉悅。如今我們要歌頌進攻性的運動,……我們宣告,全世界偉大的美是新式的美,是由速度的美造成的。”未來主義在繪畫藝術上,強調表現瞬間的連續性。 “觀賞者被引進這一構圖里面去,靜止的物象也被理解為潛在的動,溶化為各種力的線。“為表現運動,將人和動物都畫成多肢體,處在連續的或者放射狀安排之中,造成視覺上的“動感”、 “速度感”、 “力感”。他們說,一匹奔馳的馬不是有四條腿,而是二十條腿,它們的運動是三角形的。未來主義在藝術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擴大了表現力,對于現代藝術產生了一定影響。他們采取同以往藝術手法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在形式上主張標新立異、出奇怪誕。要求藝術家通過自己獨有的主觀三棱鏡進行審美把握和審美創作,反對平面地臨摹現實生活,從潛意識、捉摸不定的力量、純抽象和純想象中挖掘出來藝術和世界的本質。在詩歌創作上,打破傳統句法與正常韻律的規范,將不連貫的雜亂無章的詞句綴合拼湊在一起,有時不用標點符號,隨意堆砌羅列主觀意象,意在給人一種奇特的、幻覺般的深刻印象,使作品充斥著力度和神秘感。
未來主義在1926年得到法西斯的支持,成為宣傳法西斯政策的文藝工具。它對許多文藝思潮和流派都產生了影響,如立體主義、構成主義、達達主義等。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斯托洛維奇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桐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