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意識
人在審美活動中形成、發展的并支配著人創造美欣賞美的活動的思想、觀念、意識。它是人的大腦對客觀美的反射和能動反映,是人所特有的一種特殊的精神現象。審美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并和其它社會意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廣義的審美意識指審美中意識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各種表現形態,包括審美認知、審美感受、審美體驗、審美觀點、審美判斷、審美情趣、審美態度、審美理想、審美能力等;狹義的審美意識即指美感。
在美學史上,人們對審美意識的成因、性質、作用有不同的理解。柏拉圖等人認為審美意識是與生俱來的,是對理念世界的回憶。休謨、康德、克羅齊等人認為審美意識是人所共有的能力,并且決定著美的存在。博克等人認為審美意識是對客觀美的反映,但是只能消極地反射,而不能反作用于美。萊布尼茲等人認為審美意識是對美的混亂的朦朧的感覺。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美學則認為審美意識以客觀存在的人與現實的審美關系為前提,是人的社會實踐、審美實踐的產物,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它以客觀存在的美為源泉和反映的對象,以人的健全的感官、神經中樞、腦功能為生理基礎;以審美的感覺、知覺、表象、判斷、思維、聯想、想象、情感活動、意志活動等一系列既連鎖、遞進又交叉的復雜的活動為心理基礎;而人懷著一定的審美目的所從事的審美實踐以及對實踐經驗的概括、總結,是形成審美意識的認識論基礎。人只有在實踐中當客觀審美對象作用于審美感官,形成審美形象信息,傳導到大腦,并經過同化、順應作用和反復的反饋,才形成同語言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審美意識。由于人的審美實踐是一種社會實踐,并和其它社會實踐密切聯系,所以審美意識是人所獨有的社會意識,它以人是否從對象中發現、確證自己的本質力量為轉移,并由此確定審美意識的性質和形態。它既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和反映,又隨著社會生活、人的思維能力、客觀事物的美尤其是藝術的發展而發展,它總是受著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社會存在的一定發展狀況和水平的制約。由于人的實踐既有差異性,又有共同性,因此,審美意識也既有時代、民族、階級乃至個人的獨特性、差異性,又有普遍性、共同性。審美意識具有能動性,一方面它可以在實踐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從本質上把握客觀美,并直接影響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當它一旦形成和系統化,又可以轉化為人的內在的力量,反作用于客觀美,使客觀事物打上人的精神印記,并推動人去自覺自由地按照美的規律改造客觀世界,創造美和發展美。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想象
下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