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滄浪亭記
簡介
本篇選自《震川先生集》。文章有感于蘇州園林勝地滄浪亭,指出滄浪亭之所以被后人喜愛,不僅是亭園之美,主要是其創建者北宋詩人蘇舜欽的人格與才華為人們所敬重。
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余曰: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吳中,治南園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祐,亦治園于其偏。迨淮海納土,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后禪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云庵也。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復子美之構于荒殘滅沒之余。此大云庵為滄浪亭也。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嘗登姑蘇之臺,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闔閭、夫差之所爭,子胥、種、蠡之所經營,今皆無有矣。庵與亭何為者哉?雖然,錢镠因亂攘竊①,保有吳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諸子姻戚,乘時奢僭,宮館苑囿,極一時之盛。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可以見士之欲垂名于千載之后,不與其澌然而俱盡者②,則有在矣。
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游,呼之為滄浪僧云。
注釋
①錢镠(liú):人名;攘(rǎnɡ):搶奪。 ②澌(sī):盡。
譯文
僧人文瑛住在大云庵,那被水所環繞的即是蘇子美所創建的滄浪亭所在之地。文瑛迫切要求我作篇《滄浪亭記》,他說:“從前蘇子美的那篇記文,是記敘此亭勝景的;如今請您記述我之所以修復這座亭子的緣故。”
我以為:從前吳越保有國土時,廣陵王在吳地坐鎮,修建南園于子城的西南。吳越的外戚孫承祐也在它的旁邊建立花園。到吳越王降宋,獻納了淮海一帶的國土,這亭園尚未被廢除。蘇子美在這里開始建造了滄浪亭,最后由僧人居住。此乃滄浪亭變為大云庵。建庵二百年后,文瑛探尋古時的逸聞軼事,又在荒廢殘缺而尚未泯沒的故址上修復了蘇子美的亭子,此乃大云庵又變為滄浪亭。由于古今時事的變化,宮殿市場之地也不斷地改換。我曾經登上姑蘇臺,遙望五湖的渺茫,群山的青翠,那太伯、虞仲所創立,吳王闔閭、夫差所爭奪,伍子胥、文種和范蠡所經營的吳越勝跡,如今都沒有了。而區區庵院和亭子又算得了什么呢?雖如此,然而當年錢镠趁天下大亂掠奪竊取占據擁有了吳越之地,并且國富兵強,延及四代。他的諸位兒子、姻親,乘此時機過著奢侈而僭越過度的生活,所建宮殿館亭及花圃禽苑等,達到當時鼎盛的極限。可是唯有蘇子美的亭子,卻為僧人所如此敬重。由此看出:士人希望留名于千古之后,不至于像冰塊融化似的與生命一塊兒消逝,是自有其原因的了。
文瑛喜愛讀書吟詩,好與我們士人交游,大家稱呼他為“滄浪和尚”。
上一篇:桃花源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游褒禪山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