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 易(yì)
339 易(yì)
【尋根溯源】
易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源自姜姓,以易為氏。武王伐紂時,姜尚擔任統兵的軍師,協助武王取得了勝利,贏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齊。后來又封他的子孫于易地,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為姓氏,稱易姓。二是春秋時齊桓公臣屬雍巫,字牙,因以易為采邑,又稱易牙,其子孫以邑為氏。
【變遷分布】
早期活動于山東、河北。漢唐之間,已經擴展到湖南、甘肅、山西、河南等地,并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濟陽郡(今河南省蘭考東北)為郡望。宋代以來,在江蘇、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陽等南方地區擴展,湖南及湖北一些地區均有一定分布。
【名人薈萃】
易充:宋代學者。聰慧超群,年僅十六七歲時即通《易》、《書》、《詩》,號“三經處士”,著有《中州文集》。
易祓:宋代大臣。長沙(今屬湖南省)人,宋代淳熙年間進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禮部尚書,著述甚豐。
易元吉:北宋著名畫家。工于花、石、禽、獐猿,亦精于花鳥瓜果,是徐熙、唐希雅的繼承者。其作品有《猴貓圖》、《聚猿圖》、《花石珍禽圖》等。
易紹宗:湖廣攸縣(今屬湖北)人,明代洪武年間因軍功授象山縣錢倉防千戶,后在建文三年(1401)在與倭寇作戰中喪身。
易元貞:明代官員。官崇陽令、平縣令,為官清廉,性清介,尤恤孤弱,禁強御。暇日延諸生論道談文。死后貧無以葬,人民為他舉辦葬禮,罷市相送。
上一篇:百家姓《古(gǔ)》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慎(shèn)》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