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雜技
最古老的表演藝術的一種。它主要包括蹬技、 手技、 頂技、踩技、口技、車技、武術、爬竿、走索以及各種民間雜耍等。通常還把各種形式的馬術表演、丑角表演、耍魔術、馴獸、戲法、啞劇等包括在內。
雜技來源于民間。早期的雜技多是由江湖藝人在街上、廣場上或臨時搭成的戲臺上演出的。作為一門獨立的表演藝術,雜技經過了許多年代許多雜技藝人的創造和改進,因此在大多數優秀的及傳統的節目中,都可以看到它們是表演者以健美的形體,有力的動作和靈巧的迅速的手法表演各種難度較高的技術,以此表現人的智慧、勇敢和堅強毅力。雜技的雜統一于美。就是各種技藝的共同的審美特征,都通過娛樂的方式來顯示人的創造性、靈活性、大膽和對常能的超越,確證人的本質力量的自由自覺性。
雜技與一般的體育技巧表演等有所不同。雜技在舞臺上的表演要求盡可能地創造出完美的藝術形象。雖然雜技的節目一般說來是有比較固定的程式的,但每一個雜技節目都要求有沖突并有大小程度不同的經過提煉的性格表現,而且演員的表演還可以有出其不意的異乎尋常的形式, 目的是讓觀眾得到更多的審美情趣。雜技演員通常還表演一些美妙的高難度的特技,并將一些特技組成一定的結構,配上燈光、音樂、道具等,創造出美的藝術形象, 因此雜技的表演帶有較多的藝術性。
許多國家都有雜技。中國的雜技藝術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萌芽形式,到漢代的初步形成,直至以后歷代的不斷豐富,它經歷了二千多年的歷史。從一九六九年濟南無影山出土的西漢雜技俑,可以看到西漢時期雜技的生動的立體形象。作為古老的表演藝術,雜技在《漢書·武帝紀》和東漢張衡《西京賦》以及東漢壁畫磚刻、石刻畫像等文獻實物材料中,都有大量的記載和生動的反映。解放后中國的雜技藝術繼承了過去的優良傳統,得到了更為蓬勃健康的發展,已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并成為了人民群眾所更加喜愛的通俗的表演藝術。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朱熹
下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正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