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南朝齊梁時期唯物主義哲學家和戰斗的無神論者。字子真,舞陽(今河南泌陽西北)人。出身寒微,少孤家貧,是當時著名儒者劉瓛的學生。范縝“性質直,好危言高論”,不畏權貴。齊梁時先后任尚書殿中郎、尚書左丞、國子博士等官職。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范縝對此深惡痛絕,他繼承并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的形神一元論和無神論思想,對佛教唯心主義與有神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南史·范縝傳》記載:時南齊竟陵王肖子良盛招賓客,當眾問范縝:“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范縝回答說:“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墜”,落在何處,全系偶然。“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此論出,朝野喧嘩。子良集僧難之而不能屈”。肖子良派王融以官誘勸范縝放棄自己的觀點,范縝斷然拒絕,堅持不能“賣論取官”。公元504年,梁武帝宣布佛教為國教,并于天監六年(公元507年)下《敕答臣下神滅論》,指令范縝以問答體“就佛理以屈佛理”,威脅范縝放棄神滅論主張,范縝勇敢接受皇帝的挑戰,“自設賓主”,以問答體寫成《神滅論》。梁武帝發動王公朝貴六十四人,寫文章七十五篇,圍攻、駁難范縝,但仍“無以折其鋒銳”,駁不倒《神滅論》。范縝以唯物主義形神一元論為武器,對佛教唯心主義的理論基礎一神不滅論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浮屠害政,桑門蠹俗”,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范縝的著作保留下來的有《神滅論》和《答曹舍人》,均收入梁釋僧祐編輯的《弘明集》中。
上一篇:范曄與《后漢書》
下一篇: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