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爾曼諾夫,德·安(1891—1926)是蘇聯俄羅斯作家。生于農民家庭里。一九〇五年革命時,富爾曼諾夫家正住在俄國的一個紡織工業中心伊凡諾沃——沃茲涅先斯克,革命家伏龍芝曾來這里宣傳革命,對作家產生了強烈的影響。1909年他考入基什涅姆實業學校,并且開始試筆。一九一二——一九一九曾在莫斯科大學語文系學習,輟學后,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前線作看護。因病于一九一六年初回到故鄉。在十月革命的日子里,他再次見到伏龍芝,在他的引導下走上革命道路。一九一八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次年在家鄉擔任了黨政機關的領導工作。在國內革命戰爭中,他接受伏龍芝的命令,擔任紅軍二十五師(恰巴耶夫師)的政委工作。在戎馬生涯中結識了具有傳奇性的英雄人物恰巴耶夫,在戰火紛飛的日子里,他堅持把每天的重要事件都寫在日記里。一九一九年八月富爾曼諾夫接受命令,離開恰巴耶夫師到塔什干任土耳其斯坦軍政治部主任。調任不久,驚悉恰巴耶夫英勇犧牲,他在無比悲痛中趕寫了通訊《恰巴耶夫同志和巴杜林同志是怎樣犧牲的》。一九二〇年秋,他被任命為庫班軍政治部主任。因在庫班前線平叛有功,被授予紅旗勛章。內戰結束后,他在高級軍事編輯委員會和國家出版社工作,開始文學創作活動。在一九二四——一九二五年間曾任莫斯科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書記。他的主要作品有《紅軍陸戰隊》(1922),這是最早反映國內革命戰爭的作品之一。描述了他任政委的紅軍陸戰隊在庫班地區殲滅弗蘭格爾匪幫的斗爭,作品塑造了為革命自覺進行斗爭的工農先進分子形象。一九二三年他創作了著名的長篇小說《恰巴耶夫》。這部作品以真實史料為基礎,描寫了游擊隊的成長過程。這支由農民組成的隊伍英勇善戰,但又自由散漫、游擊習氣很重。后來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通過政治思想工作,得到了改造和提高。師長恰巴耶夫是位傳奇性的英雄,他對革命赤膽忠心,富有軍事才能,誠摯樸實,但是,他不愛學習,有無政府主義思想、農民意識較重、有時有盲目性、不重視革命紀律,使他成為“眼睛蒙著布幕的巨鷹”。政委克雷契訶夫在革命斗爭中用革命思想幫助他克服這些缺點,使他不斷成長。恰巴耶夫在國內革命戰爭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勛,最后,他為保衛蘇維埃政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這部小說里作品不僅描繪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而且也突出了革命對人的改造、提高的主題。一九二五年作家完成了長篇小說《叛亂》。一支紅軍部隊在富農的煽動下企圖叛變,由于一個共產黨員小組勇敢、機智地開展斗爭,終于將這場反革命叛亂鎮壓下去了。在刻劃這部作品的人物時,作家所不同于《恰巴耶夫》的是不僅揭示了在極為緊張的戰斗中的人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寫了在和平環境下人的內心活動,從不同方面揭示人的性格,顯得更為豐富。富爾曼諾夫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對于無產階級文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正如盧那察爾斯基所說,他是真正的無產階級作家和馬克思主義藝術家。
上一篇:密茨凱維奇,亞
下一篇:對“戰國策派”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