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文學也一樣。舟山的散文深受地域的影響。環列的群島地形、奔騰不息的波濤讓舟山散文流淌著海洋、海島的血脈,這種血脈是先天性的,成為舟山散文區別于它的最明顯特點。
這里所選輯的7篇舟山散文盡管都為短章,但從不同題材、不同角度敘寫了海島的歷史與印記,描述了自然與生活。《風一樣的小東子》寫的是“像四處游散的魚”一樣的漁民面對一次突如其來的翻船事故,反映了漁民與海之間一種相依相存的關系。《海邊的樹》寫的是荒涼海邊的海桐樹,從景物的描寫到意象的揭示,再到“是什么促成海桐樹做到了迥異的生命角色的嬗變的呢”的追問,使作品升華到對生命狀態的一種理性思考。《海邊往事》場景親切自然,描述清新可感,讓人在少年純真中感悟一種變遷的歲月、滄桑的心境。《海邊小屋隨想》則從藝術觀感的“唯美”,說到現實的“閑置”與“整飾”,表達了“面朝大海的獨立小屋”將是人們“以后所向往的終極的理想人居”的思考。《海島風事》寫了海島的民情風俗,在綿綿悠長的敘述中透出海島那種“自然沉淀的咸香與彈韌”,讀起來醇厚而親切。《它的名字叫岱山》幾乎是一篇極美的岱山旅游說明書,鏡頭中極富文學意境。《海島姑娘不會游泳》是一篇思維反向的作品,通過自己生活狀態以及與海島關系之敘錄,從另一個側面呈現出海島生活的多樣性以及生存狀態的豐富性,平實中體現出深刻來。
(本期欄目特約編輯:許成國)
上一篇:《老屋》李竹蘭散文賞析
下一篇:《草木先知春》王國梁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