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代著名佛教學者、翻譯家、旅行家。又是唯識宗(亦稱法相宗)的創始人之一。本姓陳,名祎。洛川(今河南偃師)人。隋大業末出家。唐貞觀3年,從長安出發經玉門關西行赴印度,在那爛陀寺從戒賢受業,后又游歷印度各地,遍訪有名學者,鉆研佛教經籍達17年,發展了印度瑜伽宗的唯識學說。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從事佛經的翻譯與介紹,創立唯識宗,曾翻譯成《唯識論》,以煩瑣的論證,宣揚“我”(主體)、“法”(客體)都非真實存在,只不過是隨著“識”(精神、意識)的變現而興起的假象;只有徹底破除“我執”和“法執”,脫離現實斗爭,才能達到成佛的境界,通過主觀唯心主義來宣揚虛無主義。譯出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并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論》譯為梵文,傳人印度,對古代中印文化交流有所貢獻。由他口述而由辯機編寫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和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明吳承恩的《西游記》小說等,就是從他的故事發展而來的。
上一篇:玄奘
下一篇: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