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明
蘭波
我抱吻了夏日的黎明。
宮殿前一切尚無動靜。池水死寂。影群集聚在林間的空地。我前行,搖醒潮潤生動的氣息。寶石睜眼注視,輕翼無聲飛起。
在布滿新鮮然而蒼白反光的幽徑上,第一個邂逅:一朵花告訴我她的名字。
我笑問金黃的高泉,她散發穿越松林;在銀白的梢頂,我認出了她:女神!
于是一層一層地,我掀開紗幕。在林間的通道上,我揮動手臂;在平原上,我把她告示給公雞;在大城里,她逃跑在巨鐘的穹頂之間,我活象個乞丐,在大理石的堤岸上,驅趕她。
大路高處,靠近一座桂樹林,我用紗幕把她包裹起來。我觸到她寬大的玉體。黎明和孩子倒身在樹林的低處……
醒來,已經是正午。
(程抱一 譯)
《黎明》選自蘭波的最后一本散文詩集《彩圖》,1874年他完成這部作品后,即擱筆改行,在歐洲各地流浪,后在非洲經商,直到患重病時返回法國,死在馬賽的醫院里。
在這篇散文詩中,蘭波并非象一般詩人那樣靜止地描繪黎明的景色,而是將它想象為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女神,進而描述出“我”追尋和抱吻夏日黎明的一次奇遇。
出現在讀者面前的,首先是黎明前的景象:“宮殿前一切尚無動靜。池水死寂。”一團團的黑影還沒離開林間的空地。是“我”的出現,打破了這里的寂靜。“潮間生動的氣息”被搖醒了,“寶石睜眼注視,輕翼無聲飛起。”
“在布滿新鮮然而蒼白反光的幽徑上”,“我”和黎明女神有了“第一個邂逅”。宛如童話一般,“一朵花告訴我她的名字”。接下來便開始了“我”對女神的追蹤:她秀發飄逸,穿越松林,“在銀白的梢頂,我認出了她。”
于是“我”一層一層地揭開她的披紗,“在林間的通道上”,“揮動雙手”,在平原上,把女神介紹給公雞。在大城市里,女神在巨鐘的穹頂之間逃跑,“我活象個乞丐,在大理石的堤岸上”,奔跑著,驅趕著。終于,在靠近一座桂樹林的大路高處,“我”觸到了女神寬大的玉體,和黎明一起倒在了樹林的低處。待“我”醒來,已經是正午,黎明——美麗的女神早已化為烏有。”
在詩人的想象中,這次奇遇被描繪得異常美妙動人。黎明女神飄然而來,翩然而去,時而百般躲閃,時而可觸可擁。若幻若真,若夢若醒,呈現為撲朔迷離的意境。同時,其中又剔除了男女情愛的成分,讓“我”在女神寬大的玉體前呈現出“孩子”的純真無邪,這就使作品閃爍出一種清新脫俗的光芒。
上一篇:《黎明》鑒賞
下一篇:《黎明之前》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