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巴西詩人、小說家。自幼喜歡文學,當過教師、教育部官員和記者。1925年,和其他幾位米納斯州的詩人創辦現代主義期刊《雜志》,從此開始創作生涯。他的第一首詩《途中》(1928),引起巴西文藝界的注意。1930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某些詩》,顯示出他的超現實主義*詩歌創作達到成熟階段。其后又陸續發表的詩作有《心的沼澤》(1934)、《世界的情感》(1940)、《人民的玫瑰》(1945)、《至今為止的詩》(1947)、《清晰的謎》(1951)、《空氣耕耘者》(1954)、《事物的教訓》(1962)等。他的詩歌從日常生活中吸取題材,打破傳統詩歌繁瑣的辭藻和束縛于嚴格格律。他的詩一般很短,韻律自由,意境新穎,不求音響效果,但卻充滿幽默和諷喻。前期的詩歌雖然針對天主教權勢和不公平的社會現象,但面對現實的斗爭,他顯得悲觀。如他的名篇《若瑟》,詩人用了鏗鏘短促的節奏,但卻渲染了孤獨的氣氛。節日的燈火,已經闌珊,人們都各自歸去,只有若瑟還躑躅街頭,無路可走。后期的詩內容和形式,表面看來有些深奧費解,近乎于游戲,但卻有獨特的韻味和相當深度。他的全部詩作都是寫自身的經歷、感受和耳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斗爭、感情和愿望。40年代,他的創作是純粹詩歌時期。1953年以后,他的詩歌進入創作低潮。
安德拉德還寫了不少散文作品,如重要小說集《米納斯的懺悔》(1944)、《經理》(1945)、《島上閑游》(1952)、《說話吧,扁桃樹》(1957),《花、電話、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作品的內容反映了多種多樣的社會問題。它的特點曲折委婉、含蓄幽默和嘲諷。
他的作品已譯成多種文字,在拉美和歐洲廣為流傳,頗有影響。
上一篇:德拉尼,希勒作品分析
下一篇:心理印象主義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