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敬霞
【作家簡介】宮本百合子(1899—1951)是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的代表作家。她1899年2月13日出生于東京市小石川區原町,本姓中條。1916年考入日本女子大學英文科預科后,因對校風失望,第一學期念完即退學。同年由坪內逍遙推薦,在《中央公論》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貧窮的人們》。這篇取材于農民生活、洋溢著人道主義精神的小說一發表,立即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注意。作為一個有志于文學的青年,宮本百合子18歲就顯露出了非凡的才華。1918年隨父親去美國,在紐約與一位研究東方語言學的青年戀愛結婚。1924年,她實在忍受不了狹小、平庸、單調的小家庭生活而與丈夫離了婚。后來發表的長篇小說《伸子》(1924~1926)就是取材于她自己的這一段生活經歷,反映了作者人生的苦悶,表達了一個尋求自由解放的女性反抗的心聲。這部作品進一步確立了宮本百合子在文壇的地位。
1927年,為了擺脫生活的苦悶和找不到出路的憂郁,宮本百合子與她的朋友湯淺芳子結伴到蘇聯和歐洲旅行,結識了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和國際上知名的日本早期革命家片山潛。這一時期,她的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開始由一個進步的人道主義作家轉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1930年回國后,立即加入了正處于興盛時期的日本無產階級作家同盟。1931年秋加入處于非法地位的日本共產黨。1932年與無產階級文學理論家宮本顯治結婚,婚后一個月就被捕入獄。在日本進行侵華戰爭時的白色恐怖中,宮本百合子曾先后五次被捕,兩次被當局禁止發表作品,但她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是少數沒有“轉向”的無產階級作家之一,并且仍然堅持寫作了不少小說和文學評論作品。
戰后,宮本百合子與中野重治、藏原惟人等一起創立了新日本文學會,并發表了大量的小說和具有指導性質的文學批評文章。《播州平野》(1946~1947)和《知風草》(1946),抨擊了法西斯軍國主義者發動的侵略戰爭和對國內人民的殘酷鎮壓。繼《伸子》之后的第二部自傳體長篇小說《兩個院子》(1947)和續篇巨著《路標》(1947~1950),描寫了日本知識婦女在嚴酷的現實社會中覺醒并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長過程。
由于疾病和監獄生活的摧殘,宮本百合子于1951年1月21日患急性敗血癥去世,享年62歲。她一生共留下760多篇作品,有全集15卷。
《兩個院子》,儲元熹譯,見《宮本百合子選集》第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出版。
【內容提要】伸子老遠從駒澤趕回動坂的家,是為了給爸爸過生日,可爸爸卻出門了,伸子覺得自己煞費苦心買來的玫瑰花是白買了,一肚子不自在。媽媽多計代正在客廳里招待客人。客人越智圭一曾經是弟弟保的家庭教師。媽媽曾經得意洋洋地向伸子提起有妻子的越智向媽媽求婚的事,從此,“伸子心里就深深印下了越智那厚顏無恥的面影”。一直到吃晚飯,客廳的門都緊緊關閉著。在申子的再三要求下,媽媽才勉強回到餐廳與伸子和保一起吃了晚飯。伸子深深覺得這幾年來,娘家佐佐家發生了莫大的變化,媽媽多計代把感情全部傾注到了越智的身上,阿保在越智的影響下也失去了青年人的熱情,陷入冥想之中,而自己在娘家竟然沒有了安身之地。
第二天早晨,伸子垂頭喪氣地回到了郊外的寓所。她和佃離婚后,就和一個名叫吉見素子的人住在一起,一個靠寫小說的稿費,一個靠做編輯的薪水,開始了共同生活。素子是專門研究外國文學的,一直單身,“她對于現實生活中的錯綜復雜的男女關系,老是抱著一種現實的譏諷態度。素子這種冷嘲熱諷的態度,曾幫助伸子逃出夫婦生活的泥坑”。素子主張婦女經濟獨立,天天想出新鮮花樣來過日子,但在伸子看來,素子花樣翻新的計劃,始終離不開同一平面。素子雖然說起話來活像個男人,實際上卻是個連雞毛蒜皮都非親自過問不可的地地道道的女性,也因襲著平凡男子對女性的舊觀念。而伸子所追求的,是女人們不受世俗束縛的自由生活,“伸子不知道潛伏在她身心里、推動著她、不讓她停滯下來的力量,是一種什么力量”,這種力量使得伸子不可能把結婚和家庭生活當作人生的歸宿。伸子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自己和素子兩人寧靜的郊居生活懷疑起來了:“現在兩個人的生活,果真是具有革新意義的生活嗎?”“比起離婚前佃所要求的那種平凡的日常生活來,究竟高明多少呢?”伸子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她們目前的生活,缺少那種促使自己再向前邁進一步的動力。
以最早開辟婦女專欄而獨樹一幟的某報館,為了招待中國女學生,召開了一個茶話會,伸子應邀參加了。會上,評論家早川閑次郎大侃什么“男尊女卑,確實是女子的樂園、天堂”,令伸子大感失望。伸子郁郁寡歡地回到動坂的家中,媽媽多計代又在客廳招待客人越智,為此爸爸和媽媽大吵了一場。多計代坦率地對伸子說要和越智結婚,使伸子大吃一驚。但仔細一想,伸子又理解了媽媽的心情,“碩大美麗的多計代,她身上所賦有的種種熱情,未及奔放而潛伏了下來,孩子一個個地出世了,自己做了母親,可是她內心里的某個地方,卻經常埋藏著對另外一種生活的憧憬和幻想”。伸子可憐媽媽,又為媽媽擔心。兩天后,爸爸、媽媽到前崎的別墅去了。伸子放心了,她希望多計代能把這幢別墅當作躲避風浪的港灣,免得她那艘激情的船翻掉。果然,媽媽和越智分手了,重新安下心來做主婦和母親,但多計代由此把普天下的男人一筆抹煞,這和她的亟想脫離家庭的時候比較起來,伸子覺得又是另外一種不對勁。這更使得伸子進一步去反省夫妻生活、男女關系,直至自己和素子的生活。
為了慶祝素子翻譯工作的完成,素子的同班同學小川豐助邀請素子到他家吃飯,素子拉著伸子一道去了。從小川那里聽到了對蘇聯的種種議論,對于這個新國家,伸子并不知道多少,但“俄國現在變成了新世界了,這對于伸子來說,確實萬分新奇而且富有吸引力”。一天,素子突然說要去蘇聯,對于這個問題,伸子的確從來沒好好想過,她有些心緒不寧。報紙上登出了作家相川良之介自殺的消息,伸子受到了莫大的沖擊,好比聽到一陣轟響以后,耳朵里空空洞洞,既聽不見自己的聲音,也聽不見別人的聲音,周圍的一切,也都好像在云霧里。伸子探索相川良之介自殺的原因,就聯系上了自己的生活,覺得自己也有一種茫然的不安。“自己也在追求更美好的人生,追求嚴肅認真的生活。可是怎樣才能實現這種人生呢,伸子就回答不出這個問題了。站在不滿現實生活這方面,伸子能加以說明。可是,由于不滿現實生活而產生的新的解決方法,伸子就不懂了”。是跟素子一塊兒去蘇聯呢,還是留在日本?伸子實在是不知道。
一個偶然的機會,伸子開始閱讀起《歷史唯物論》了,這本書開闊了伸子的視野。“伸子理解到,自己這個人是屬于中產階級這個不安定的階級的一個女性。……這個階級,徬徨動搖于日益壟斷的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之間,要么和擔負歷史發展的新任務的工人階級站在同利害共命運的立場上,要么就停滯不前,和舊統治階級同流合污,讓歷史的波濤沖沒,除此以外,沒有第三條路”。伸子越發明白了自己的無知和不堅強,這發現使她覺得周身通暢。伸子決定去蘇聯,“如果自己能親身到它那現實的日常生活中去觀察體驗一番,那就可能明了蘇聯生活的實際情況,并且會逐漸對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方式了解起來的”。書上寫得明明白白:“小市民和知識分子,只有參加到無產階級的革命的陣營里去,方才有自己的前途。”伸子要看看蘇聯的歷史事實,看看那里成千上萬的人是怎樣改造過來的。
【作品鑒賞】《兩個院子》是宮本百合子自傳體長篇小說的第二部,發表于1947年。宮本百合子在第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說《伸子》中,塑造了伸子這個新女性的形象,描述了她兩次沖出家庭的故事,一次是與母親多計代分裂,另一次則是與丈夫佃的家庭破裂,反映了伸子對自我獨立的追求。時隔20多年后,宮本百合子又在《兩個院子》中描述了伸子沖出小家庭后的心路歷程,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伸子這一新女性形象。宮本百合子1930年從蘇聯回國后,積極投身于日本的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并加入了日本共產黨,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一個進步的人道主義作家轉變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寫于思想轉變后的《兩個院子》真實地反映了這種變化。盡管《兩個院子》記述的是作者赴蘇聯之前的經歷,但作品的著眼點與作者思想轉變前的《伸子》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僅揭示了婦女應該怎樣做人的問題,還提出了婦女應該做個什么人的問題。
作品主要是通過伸子與母親多計代、女朋友素子之間的矛盾沖突來展示作品主題的,既否定了多計代對男女關系的看法,也否定了素子那貌似婦女解放的做法。伸子的母親多計代是個熱情洋溢的女人,具有著強烈的生命力,但她身上的種種熱情未及奔放就被壓抑了下來,在她未經戀愛就嫁給伸子的爸爸后,孩子一個接一個出世,年輕的時光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做了母親,當了太太,但潛伏在多計代心中的熱情并沒有消失,她的內心里還埋藏著對另外一種生活的幻想和憧憬。因此,她嫉妒年輕一代的女孩子們能夠憑自己的希望和意志而自由行動,經常罵伸子是個利己主義者,她之所以想嫁給比她小得多的越智,也是因為這份熱情和憧憬。但由于越智的卑鄙冷酷,多計代那動蕩而激烈的生命之火最終熄滅了,重新安下心來做主婦和母親,并把對越智的輕蔑推及到所有的男人,自己則感到很高尚和自命不凡。在伸子看來,母親很可憐,被無聊的家庭生活束縛住了,但她又不贊成母親的做法,覺得母親的所做所為不過是為了發泄熱情,根本不是要過一種有價值的生活,也完全沒有真正理解男女關系的意義。伸子的女朋友素子則是與多計代完全不同的女性,她對現實生活中的男女關系,總是抱著一種諷刺的態度,伸子正是靠著她的幫助才跳出了夫婦生活的泥坑,開始了自由的生活。但與素子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后,伸子卻不由得懷疑起自己目前的生活了。素子表面上活像個男人,但骨子里卻是個“連雞毛蒜皮都非親自過問不可的地地道道的女性”,她主張男女平等,婦女必須經濟獨立,可實際上還是“因襲著平凡男子對女性的舊觀念”。素子之所以裝得不像一個女子,只是為了不愿向男性示弱,至于這種做法的根本目的何在,她不知道,也不去多想。伸子與這樣一個人住在一起,感覺不到一點向前的動力,她不甘于這樣一種生活,這也不是她拚力沖出家庭的目的。伸子的心中一直裝著這樣的疑問:是否女性像男人那樣抽煙喝酒就標志著女性的解放呢?婦女要求經濟獨立到底有什么目的?直到她閱讀了《歷史唯物論》,眼前才豁然開朗,她要跳出自己目前的生活,去發掘人類共同生活的新意義,她要到新生的國家蘇聯去,看看那里的小市民和知識分子是怎樣參加到無產階級的革命陣營里去的。作品的最后,伸子的思想發生了飛躍,開始以階級分析的方法和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婦女解放了,這預示著伸子的精神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真正地沖出家庭走向了廣闊的社會。
伸子是一個有個性、有理想的女性形象,她真誠地熱愛生活,向往著自由和獨立,同時又不斷地在現實生活中提高自己,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一個杰出的人。伸子的這種性格特征決定了她既不贊成母親多計代的那種感情生活,也不滿足于素子那樣的自由生活。她沖出了自己和佃建立的小家庭,并不是要過與素子兩個人那樣的生活,她要的是真正的充滿朝氣的生活。在伸子的身心里始終潛伏著一種“推動著她、不讓她停滯下來的力量”,婚姻生活不是她人生的歸宿,素子的那種貌似解放的生活同樣也不是她要求的人生境界。因此,伸子最終是要跳出與素子兩個人的狹窄世界,這是她性格發展的必然,況且《歷史唯物論》又為她的探索指明了方向,她就更會勇敢地向前進了。這樣,作者就塑造出了一個富于探索精神的新女性形象。如果說《伸子》里的伸子追求的是一種女性的自由和獨立,她身上映現出了整個時代女性的苦悶,那么,《兩個院子》中的伸子追求的則是女性的自強,反映了新一代女性探索婦女出路的頑強精神。
日本評論家藏原惟人曾指出:“宮本百合子的文學,是繼承了日本近代文學中并不豐富的批判現實主義傳統所達到的一個頂點,同時,又是向著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過渡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兩個院子》根據作者的經歷寫成,娓娓道來,但在平淡之中隱藏著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思索和對社會的強烈批判。作品雖然不像有些政治小說那樣正面地揭露社會的黑暗和弊病,但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婦女解放問題入手,尖銳地批評了時代和社會的不公正。使得人們在同情女性的同時,對壓迫千千萬萬女性的社會和家族制度產生極大的憤恨。尤其可貴的是作者對自己所處的階級進行了深刻的剖析,看到了自己所在的中產階級的不安定性,并毅然倒向了無產階級一邊。作品的最后,伸子完全拋開了個人的利害得失,把自己作為從屬于一定階級的人加以歷史地分析,找到了自己的正確出路,可見伸子的思想境界已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這也說明了作者已能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去看待婦女問題了。在作者的第三部自傳體小說《路標》中,伸子的形象得到進一步發展,標志著作者的思想更加成熟。
在日本無產階級作家當中,古典文學修養最深的,恐怕要算宮本百合子了,她的創作對提高無產階級文學的藝術性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兩個院子》在藝術上最大的特點在于對女性心理細膩而準確的刻畫。作品對伸子的心理描寫占了很大的分量,常常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加入大段的文字敘述伸子的心理過程,而作者的思想觀點也是在對伸子的心理描述中表達出來的。除此之外,那籠罩全篇的愉快向上的氛圍,那時不時冒出來的憂郁不安的情調,還有那對人物性格和景物特色的細致描畫,都使這部作品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
上一篇:秦至《兩個侯爺》東方文學名著鑒賞
下一篇:崔雄權《兩班傳》東方文學名著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