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澄懷味象
南朝宋山水畫家宗炳在《畫山水序》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美學命題。澄懷,澄徹胸懷,摒盡雜念;味象,以澄澈的心懷體味玩賞客觀的自然物象,從中得到審美的享受和愉悅。
宗炳“澄懷味象”這一命題正體現了他的老莊美學觀。所倡“澄懷”,作為審美活動中主體的審美心理狀態,在宗炳看來,也就是要做到“心齋”, “坐忘”(莊子),“滌除玄鑒” (老子),去除一切塵世的俗念,超脫于一切功利得失考慮之上,保持一種“虛以待物”的心境——審美的心境。這是在主客體之間建立審美關系的先決條件。
從審美客體看。審美活動的建立還有賴于“象”——對象。“象”既是形象,又不僅是形象,因為在中國古典哲學和美學中,具體的自然形體象都是“道”——宇宙本體的體現:宗炳說。“山水以形媚道”,可見“象”即是“道”,于是審美主體所觀照的對象就不僅是一般的形象,同時也是宇宙生命的本體——“道”了。
“澄懷味象”還表現了宗炳對審美功能的認識。在宗炳看來,藝術與自然的功能即“暢神而已,神之所暢,孰有先焉”。“暢神”:即使人精神愉快。 “澄懷味象”表明在體味玩賞山水時可以使人心曠神怡。 “澄懷”既可以是審美活動開始時的主體心理態度,也可以是審美活動結束后的審美享受。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宗炳對藝術的美感娛樂作用持肯定態度。
“澄懷味象”的命題是對老莊美學思想的發展,對后代發生了較大影響。虛靜理論,韻味說、澄淡精致說,都與“澄懷味象”的美學思想相通。中國的山水詩、山水畫均尚平淡空靈,都要求審美主體的主觀情思的淡化,這也都與“澄懷味象”說一脈相承。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浮龍·李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狄德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