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童話《[法國]拉布萊依·瘋子勃萊昂的故事》鑒賞
[法國]拉布萊依
一
在冰島某地。有一個時候,有一個國王和他的王后統治著一個忠實而服從的民族。王后是溫柔而善良的,不大聽見有人講起她。但國王是貪心而殘酷的,因此那些害怕他的人,對他的德行和優點百般頌揚著,都想爭得他的寵愛。靠了他的吝嗇,國王有著好些宮殿、農場、牲畜、家具和首飾。這些東西,真是不計其數;但是他越多越貪心。不管富人和窮人,落在他手里,總是免不了倒霉。
繞過王宮花園的盡頭,有一間茅屋,那里生活著一個老農夫和他年老的妻子。上天給了他們七個孩子:這就是他們所有的財產。另外,這對好人只有一頭名叫皮閣拉的母牛,用以維持這個人口眾多的家庭。這是一頭非常好看的母牛。它有著黑白相間的花紋,小巧玲瓏的角,和憂愁而溫柔的大眼睛。當然,美麗只不過是它最小的價值;他們每天用它擠三次奶,它的奶從來不少于四十磅。它對它的主人們是這樣地親熱,每天中午,當它晃著它那充滿著奶水的乳房回到家里來時,總是老遠地就叫著,好讓主人去幫助它。皮閣拉真是家庭里的快樂。
有一天,國王去打獵,經過一個牧場,王宮里的牛群正在那兒吃草。由于一個偶然的原因,使皮閣拉也混雜在國王的牛群里。
“我有著多么好的牲口呵!”國王說。
“陛下,”牧人說,“這頭牲口并不是屬于您的。它叫皮閣拉,是住在那邊破屋子里的老農夫的母牛。”
“我要它屬于我。”國王回答說。
整個打獵的時間里,國王總是講著皮閣拉。晚上一回到王宮里,他就把他的衛士長叫來了,那衛士長是一個和他同樣兇惡的人。
“去找到這個農夫,”他對衛士長說,“并且把那頭我歡喜的母牛帶來。”
王后求他不要那樣做,說:
“這頭母牛是這些窮苦人的唯一財產,拿了它等于使他們餓死。”
“我要它屬于我。”國王說,“不管用什么辦法,買、交換或是強占。如果在一小時后皮閣拉還不在我的牛棚里,那個沒有完成任務的人就要倒霉了!”
于是,他那樣嚴厲地皺著眉頭,使得王后不敢再開口了。衛士長飛快地帶著一群衛士去執行國王的命令。
農夫正在門前擠奶,他的孩子們圍在四周撫摸著母牛。當農夫知道國王使者的來意后,他搖著頭說他無論如何也不交出皮閣拉。
“它是我的,”他接著說,“這是我的財產,這是我的東西;我愛它甚于一切別的母牛,甚于國王的黃金。”
利誘和威脅都不能使他改變主意。隨著時間的流逝,衛士長害怕地想到國王的監獄。他拉住套在皮閣拉頸上的繩子牽著就走;農夫站起來反抗,被一斧頭劈倒在地上,頓時死了。看到這個慘象,孩子們大哭起來;只有大兒子勃萊昂,站在原來的地方呆呆地沒有出聲。
衛士長知道:在冰島,血債是要用血來還的,遲早兒子會替父親報仇。要是不愿意節外生枝,就得從地里連根拔掉。于是,一只強盜般瘋狂的手,抓住一個哭著的孩子問道:“你什么地方難過?”
“這里,”孩子指著心口說。這惡棍立刻把刺刀向孩子的心口刺了進去。他六次問著同樣的問題,六次得到同樣的回答;就這樣,他把六個孩子的尸體丟在父親的尸體上。
可是勃萊昂呢,卻眼神迷亂,張著嘴巴,跳來跳去捉那飛在空中的蒼蠅。
“那么你呢,可笑的家伙,你哪里難過?”衛士長對他喊道。作為回答,勃萊昂轉過身去,雙手拍著屁股唱道:
就在這里,我母親有一天發了怒,
她踢了我一腳,狠狠地責罰我。
我趴在地上,渾身都受了傷,
腰折斷了,摔得鼻青臉腫!
衛士長向這瘋癲的人走去,但是他的同伴們攔住了他。
“噓!”他們對他說,“人們在殺死老狼之后也殺死小狼,但是不殺瘋子。他能做什么壞事呢?”
于是,勃萊昂唱著,跳著,逃了開去。
晚上,國王快樂地撫摸著皮閣拉,他一點也不覺得他曾付出太昂貴的代價。但是,在那窮苦人的茅屋里,一個老婦人正哭泣著向上帝祈求正義。只因為一個國王的嗜好,在一小時之內就奪去了她的丈夫和她的孩子們,所有她所愛著的和她賴以生活的一切,只留給她一個可憐的傻子。
二
不久,在周圍二十里的地方,人們到處議論著勃萊昂和他的瘋言亂語。據說有一天,他要把一枚釘子放到太陽的車輪上;次日,為了要給月亮戴帽子,他把他的便帽拋到半空中。而野心勃勃的國王,為著要使自己像地球上的大國王們一樣,在他的宮廷里也恰恰需要一個瘋子。大臣們把勃萊昂叫來,他們給他穿上一套色彩繽紛的漂亮衣服:一只褲腿是藍色的,一只褲腿是紅色的,一只袖子是青色的,一只袖子是黃色的,胸襟則是橙色的。勃萊昂就穿著這一套鸚鵡般的衣服替大臣們消愁解悶。當然,他有時候也受到人們的撫愛,但更多的是被鞭打。可憐的瘋子那么苦痛,卻從不作聲。他經常整整幾小時地和鳥兒談著話或者看怎樣為一只螞蟻舉行葬禮。即使他開了口,也只不過說些傻話,這對于那些沒有痛苦的人,倒是一種極好的消遣。
有一天,快要開晚飯的時候,衛士長走進王宮的廚房里去。勃萊昂正拿著一把切肉的大刀,把紅蘿卜切成絲。殺人犯看到這把刀,感到了一陣恐懼。他心里起了懷疑。
“勃萊昂,”他說,“你的母親在哪里?”
“我的母親,”瘋子回答說,“她在這里面煮著。”說著,他用手指指那正在沸著的大湯鍋;鍋里燒著肉菜湯,這是國王的晚餐。
“傻瓜!”衛士長指著湯鍋喊道,“睜大你的眼睛,這是什么?”
“這是我的母親!就是她養育我的!”勃萊昂喊著。于是,他丟下刀子,跳到灶頭上,拿起了滿是黑煤煙的鍋子,抱在他的雙臂里;接著,他跑進森林里去了。人們在他后面追著,但一切都是徒然,當人們追到他的時候,鍋子已經打破了。這一晚,國王只吃到了一塊面包。他唯一的安慰是叫王宮的廚師們鞭打了勃萊昂一頓。
勃萊昂跛著腳回到他的茅屋里去,他把經過的情形講給他的母親聽。
“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可憐的老婦人說,“這是不應當那么說的。”
“我的母親,應當怎么說呢?”
“我的兒子,你應當說:喏,這是充滿了國王每天的慷慨恩賜的鍋子。”
“好,我的母親,明天我就那么說。”
次日,朝廷上滿是臣子。國王和他的內廷總管正說著話。這內廷總管是一個美貌的貴族,他顯得很老練,長得肥肥胖胖,并且善于嘲笑人。他有著一個禿頂的大頭,一個粗粗的脖頸,和一個那么大的肚子,竟使得他的兩條手臂不能交叉了;而他的兩條小腿,艱難地支撐著這龐大的機構。
正當他和國王說著話時,勃萊昂大膽地拍著內廷總管的肚子,說:
“喏,這是充滿了國王每天的慷慨恩賜的鍋子。”
不用說,他被打了一頓。國王大發雷霆,整個朝廷的臣子們當然也一樣地憤怒。但到晚上,在整個王宮里,人們都輕輕地議論著:這個瘋子雖然出于無意,有時卻說出了真理。
當勃萊昂跛著腳回到他的茅屋里去,他把經過的情形講給他的母親聽。
“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可憐的老婦人說,“這是不應當那么說的。”
“該怎么說呢,我的母親?”
“我的兒子,你應當說:喏,這是大臣中最可愛和最忠誠的大臣。”
“好,我的母親,明天我就那么說。”
次日,國王舉行早朝。部長、將軍、侍從,所有漂亮的先生和漂亮的太太們都想博得國王的微笑;而國王正逗著一只想從他手里奪一塊點心的長毛大母狗。
勃萊昂走到國王的腳跟前蹲下,一把抓住狗脖子上的皮,那狗叫著并作出一種可怕的神態。
“喏,”他喊道,“這是大臣中最可愛和最忠誠的大臣。”
這個大膽的比方,使國王笑了;大臣們也立刻放開喉嚨笑了。其實,這卻使人們心里十分惱火。當國王一出去,拳打腳踢就像雨點似的落到可憐的勃萊昂身上,他很艱難地才躲開這場暴風雨。
當勃萊昂跛著腳回到他的茅屋里去,他把經過的情形講給他的母親聽。
“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可憐的老婦人說,“這是不應當那么說的。”
“該怎么說呢,我的母親?”
“我的兒子,你應當說: 喏,如果隨它去,它會吃光的。”
“好,我的母親,明天我就那么說。”
次日是節日,王后穿著最美麗的服飾出現在大廳里。她滿身是絲絨、花邊和各種首飾;只是她的一條項鏈,就價值二十個村莊的捐稅。每個人都贊賞著王后的富麗。
“喏,如果隨她去,她會吃光的。”勃萊昂喊道。
如果不是因為王后袒護著他,瘋子又要倒霉了。
“可憐的瘋子,”她對他說,“去吧,但愿人們不要加害于你。如果你知道這些首飾使我怎樣地苦痛,你就不會因此而責備我了。”
當勃萊昂回到他的茅屋里去,他把經過的情形講給他的母親聽。
“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可憐的老婦人說,“這是不應當那么說的。”
“該怎么說呢,我的母親?”
“我的兒子,你應當說:喏,這是國王的愛情和驕傲。”
“好,我的母親,明天我就那么說。”
次日,國王去打獵。侍從給他牽來了他最歡喜的馬。正當國王騎在馬鞍上隨隨便便地和王后告別時,勃萊昂拍著馬背喊道:
“喏,這是國王的愛情和驕傲。”
國王回頭怒視著勃萊昂,瘋子就在這時拼命地逃走了。他一直跑到很遠的地方,還仿佛感覺到棍棒的威脅。
看到他氣喘喘地回到家里,可憐的母親說:
“我的兒子,再不要回到王宮里去了,他們會把你殺了的。”
“等著瞧吧,我的母親。還不知道究竟誰死誰活呢!”
“唉!”母親哭著說,“你父親死了真是一種幸福:他看不到你的恥辱,也看不到我的恥辱。”
“等著瞧吧,我的母親,日子長著呢,可是不會總是這樣的。”
三
當國王和朝廷里一些顯赫的大臣們舉行一個大宴會的時候,勃萊昂的父親和他六個孩子躺在墳墓里已經快三個月了。國王的右邊是衛士長,左邊是胖總管。桌子上到處是水果、鮮花和耀眼的燈光,人們用金質的杯子喝著美酒。頭腦發昏了,高聲喧嘩著,已經開始了不止一次的爭吵。勃萊昂顯得比任何時候更瘋癲,他轉著圈地給人們敬酒,不讓一只杯子空著。他一只手舉著金質的酒壺,另一只手把人們的衣服每兩個兩個地捆住;這樣,沒有一個人在站起來的時候能夠不牽連他的鄰座的人。
他三次重復了這種把戲。這時,國王被酒精的熱氣所興奮著,對他喊道:
“瘋子,到桌子上去,唱起你的歌來娛樂我們吧。”
勃萊昂敏捷地跳到水果和鮮花的中間。接著,他用一個輕輕的聲音,開始唱起來:
什么都要輪著來,
風和雨相伴。
日和月,
死和生,
什么都要輪著來。
“這悲慘的歌在唱些什么?”國王說,“好吧,瘋子,使我笑吧,否則我就要叫你哭了。”
勃萊昂的兩眼兇狠地看著國王,他用一個突然響起來的聲音又唱道:
什么都要輪著來,
命運是聾子。
好運和惡運,
凌辱和復仇,
什么都要輪著來。
“可笑的家伙,”國王說,“我相信你是在威脅我呢!我要給你應受的懲罰。”
國王站起來,沒想到竟把衛士長也拖了起來。衛士長吃了一驚,為了平穩住身子,他向前俯著,牽住國王的手臂和頭頸。
“可惡的家伙,”國王喊道,“你竟敢把手放在你主人的身上!”
于是,國王拔出短劍向他的衛士長刺去。這時,衛士長全力地自衛著,他一只手抓住國王的手臂,另一只手把他的短劍刺進了國王的咽喉。血流如注地噴了出來,國王帶著他最后的抽動,牽著他的謀殺者倒了下去。
在一片叫喊聲和騷亂中間,衛士長突然站了起來,抽出劍喊道:“先生們,暴君已經死了。自由萬歲!我自封為王,并且娶王后為妻;如果誰反對,誰就說吧,我等著。”
“新國王萬歲!”所有的臣子喊道。
大家欣喜若狂,竟有一些人想利用這個機會向新國王要求些什么,從他們的袋子里抽出了請愿書。突然間,勃萊昂帶著兇狠的眼神,手里拿著斧頭出現在篡位者的面前。
“牲畜!畜生!”他對衛士長說,“當你把我的親人們殺死的時候,你既沒有想到過上帝,也沒有想到過人民。現在,讓我們兩個來拼一下吧。”
衛士長正想自衛。勃萊昂狠命地一下砍去,把衛士長的右手砍斷了,好像一根斬斷的樹枝那么掛著。
“現在,”勃萊昂喊著,“如果你有一個兒子,你就對他說,叫他像勃萊昂一樣地來為父報仇。”
于是,他又把衛士長的頭斬成兩半。
“勃萊昂萬歲!”臣子們喊著,“我們的解放者萬歲!”
這個時候,王后驚慌地跑了進來,跪在瘋子的腳前,稱他為她的復仇者。
勃萊昂把她扶起來,在她身旁舉起了那把血淋淋的斧頭,他要所有的大臣們宣誓效忠于王后的統治。
“王后萬歲!”所有在場的人們喊道。
于是,舉國上下欣喜若狂。王后要留勃萊昂在朝廷里。他卻請求讓他回到他的茅屋里去,他只向王后要回了那頭可憐的牲口作為報償,它是造成了這許多罪惡的最初的根源。到了家門口,那頭母牛發出一種使人心碎的叫聲;可憐的老婦人哭著跑了出來。
“母親,”勃萊昂說,“喏,皮閣拉在這里,你的仇已經報了。”
四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勃萊昂后來究竟怎樣?誰也不知道。但是在當地,人們還常常把勃萊昂和他兄弟們曾經居住過的那間破屋子的廢墟指給大家看。于是,母親們對孩子們說:“就在那地方,曾經住過一個為父報仇來安慰他母親的人。”孩子們回答說:“我們要像他一樣。”
(陳學昭譯)
多么希望這個世界總是陽光明媚,微風輕拂,甜蜜如夢境,但真實的世界不會如此,人們在祈禱幸福安樂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掠奪、邪惡和悲傷。法國19世紀杰出的童話作家愛德華·拉布萊依的《瘋子勃萊昂的故事》,講述的就是一個發生在并不美好的世界里的浸滿悲痛和哀傷的復仇故事。
宮廷里貪婪殘暴而富有的國王,小茅屋里貧窮卻善良幸福的一家人,把他們聯系起來的是一頭美麗的母牛皮閣拉。它既是貧窮的勃萊昂一家唯一的財產,也是他們平凡的日子里簡單的快樂,不幸的是它也成為貪婪的國王掠奪的目標。故事開篇矛盾雙方就尖銳地對立著,勃萊昂一家的悲劇也由此而始。國王的衛隊長為了無恥的掠奪強盜般瘋狂地殺死了老農夫和他六個沉浸在悲痛中的兒子,只留下老婦人和她那眼神迷亂、胡言亂語的大兒子勃萊昂。勃萊昂究竟是原本就瘋,還是因為受不了突然之間痛失親人的打擊而瘋,我們不得而知。
故事就在這種低沉壓抑的氛圍中緩慢推進著,作者以彩線穿珠的手法連綴起瘋子勃萊昂種種可笑的故事。面對生活中突然遭遇的巨大災難,勃萊昂理當奮起反抗,為父報仇,但實際的情況是,國王的殘暴使處于弱勢的勃萊昂絕無反抗的機會,他瘋言瘋語,神志不清,心甘情愿地充當了宮廷里任人嘲弄取笑的小丑。可事實又似乎并非如此,在勃萊昂與宮廷權貴們五個回合錯亂顛倒的對話鬧劇中,這個瘋子“雖然出于無意,有時卻說出了真理”,他不僅巧妙地保護了自己,還一針見血地道出宮廷的腐敗、國王的昏聵,令人既同情勃萊昂的遭遇又不禁為他歪打正著的瘋話拍手稱快,讓人不由得想要追問:在一個奸佞當道、不辨是非的黑暗社會里,那些自詡聰明美麗的人就真的比一個瘋子更加清醒、更加高貴嗎?勃萊昂總是在錯位的對話中一語中的,可他每次都那么不合時宜,所以每次都被打跛了腳。作者始終以一種冷冷的語調敘述故事,看似平靜,卻涌動著激烈的感情,使作品產生了類似于“黑色幽默”的效果。在這樣帶淚的笑中,作品引發了讀者深刻的思考,關于勇氣,關于正義,關于我們身在其中的社會。
故事的結局是如人所愿的大快人心,勃萊昂從可笑可鄙的瘋子搖身一變,成為完全把握事態進展的重要角色。他以正義的力量擊敗了邪惡,使兇殘的國王和他的衛隊長都受到了應得的懲罰,也以此告慰了老母親和逝去的親人。這時讀者才恍然大悟作者在文中穿插的那一句話:“可憐的瘋子那么痛苦,卻從不作聲。”原來勃萊昂是以瘋癲之態掩蓋了內心的悲憤,以裝瘋伺機報仇。痛失親人的時候,他忍受了比兄弟們更加巨大的悲痛啊,勃萊昂以一種崇高的悲壯震撼了人們!
這篇童話故事具有典型的法國民間故事的特點,揭露了宮廷的腐敗,無情地諷刺達官顯貴們的可笑行徑。整個故事結構安排精巧,情節鋪墊合理,結尾的大逆轉出人意表卻又在情理之中,恰切生動的對話描寫也讓故事本身更具有可讀性。
(李玉榮)
上一篇:外國童話《[丹麥]安徒生·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鑒賞
下一篇:外國童話《[挪威]普·克·阿斯邊·烏特—遼斯特的烏鴉》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