愍①寒架橋
【原典】
淮南孔旻(mín)②,隱居篤行③,終身不仕,美節④甚高。嘗有竊其園中竹,旻愍其涉水冰寒,為架一小橋渡之。推此,則其愛人可知。
【注釋】
①愍(mǐn):同“憫”,哀憐,憐憫。②孔旻(mín):字寧極,北宋人。睦州桐廬縣尉孔詢之曾孫,贈國子博士孔延滔之孫,尚書都官員外郎孔昭亮之子。自都官而上至孔子,四十五世。年六十七,卒于家。王安石作有《孔處士墓志銘》。③篤行:行為淳厚。④美節:高尚的節操。
【譯文】
淮南人孔旻,在鄉村隱居,行為正直,終身不做官,節操很高。曾經有人偷他竹園中的竹子,他可憐小偷過河寒冷,為他架了一座小橋,讓他過去。由此可以推知他對別人的友愛。
【延伸閱讀】
宋人沈括評價此事說:“然余聞之,莊子妻死,鼓盆而歌。妻死而不輟鼓可也,為其死而鼓之,則不若不鼓之愈也。猶邴原耕而得金,擲之墻外,不若管寧不視之為愈也。”(《夢溪筆談》)猜測沈括的意思,他對孔旻的行為也是頗有微詞,大概認為主人公作秀表演的痕跡很重。沈括所說固然不錯,但屬于更高程度上的期許,正如孔子惋惜地說“管仲之器小哉”。因為在孔子看來,管仲才華出眾,又遇到了賢明的齊桓公,原本可以干得更好,應該取得更高的成績,但很遺憾他沒有做到。若從事實本身而言,無論是管仲還是孔旻,已經表現得非常優秀了。因為孔旻不是名人,沈括對他的批評,就有著諸多別樣的味道,即其中帶有不少世俗的看法。世人看人看事,總是喜歡求全責備,壞人壞事責其壞倒也罷了,對于好人好事也百般刁難,諸如考究其動機,惋惜其成效,慨嘆其缺陷等,一如沈括求全于孔旻,就未免不夠厚道。我們總是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衡量別人,理所當然地將自己視為全能的完人,對他人指指點點。然而事實上,我們中的很多人,卻比自己批評的對象遜色不少。一旦置身于對方的環境,才發現自己其實遠不如人。那么我們的批評底氣來自哪里呢?或者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使然。因為別人很優秀,而自己又做不到,所以就在挑錯的過程中,獲得了些許的心理平衡。更嚴重的還在于,這樣的心態,會阻止我們行動的腳步,因為道德上的潔癖,會讓我們自我束縛。魯迅曾說:“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竊以為,先生所言極是。
上一篇:《恕可成德》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憤爭損身,憤訟損財》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