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知人論世
孟子提出的一個文藝批評的原則。 《孟子·萬章下》說;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是尚友也。”其意原指為了了解一個歷史人物而論述他生活的時代背景。也有人把它解釋為修身成人的道理,朱自清《詩言志辯》說,這“并不是說詩的方法,而是修身的方法;‘頌詩’、‘讀書’與‘知人論世’原來三件事平列都是成人的道理,也就是‘尚友’的道理。”就文學而言,指誦讀別人的詩文,不了解其人是不行的,同時還要了解他所生活的時代。后也泛指鑒別人物的優劣、議論世事的得失。孟子在這里所提出的文藝批評的原則,是很正確、很有價值的。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在作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不同時代的不同作者會有不同的社會環境、身世、閱歷、思想感情和審美理想。這些都會在他們的作品中有所表現,因而,要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就必須對作者有所了解,這就是所謂“知人”,古往今來的一切文藝作品又都受時代的制約,一定時代的文藝作品反映著一定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等等,因而,要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還必須對作者所處的時代和作品所反映的時代有所了解,諸如當時的政治、 經濟、軍事、文化以及風土人情等等,這就是所謂“論世”。由于孟子的這一文藝批評原則是就文藝的特殊性所提出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因而被后世許多文藝理論家所繼承和發展。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 “文以氣為主。 ”這“氣”就是作者的氣質、個性;清劉熙載在《詩概》中說: “詩品出于人品。”這“人品”就是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他們還進一步指出了文學作品和作者的關系,說明了為什么要“知人”。 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說: “文變染乎性情,興廢系乎時序。”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文德》說: “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文辭也。”這說的便是“論世”。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二集· “題未定”草》中對“知人論世”也有很好的說明。
上一篇:文藝美學研究·直接形象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知言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