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 稱為善士
七十九 稱為善士
曹州于令儀者,市井人也,長厚不忤物,晚年家頗豐富。一夕,盜入其家,諸子擒之,乃鄰舍子也。令儀曰:“爾素寡過,何苦而盜耶?”“迫于貧爾。”問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資衣食。”如其欲與之。既去,復呼之,盜大懼,語之曰:“爾貧甚,負十千以歸,恐為邏者所詰。”留之至明使去。盜大恐懼,率為良民。鄰里稱君為善士。君擇子侄之秀者,起學室,延名儒以掖之。子及侄杰效,繼登進士第,為曹南令族。
【譯文】
曹州的于令儀是個平民百姓,為人處世忠厚老實,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晚年的時候,家境非常富裕。有一天夜間,有個小偷潛入他家,他的幾個兒子將小偷抓住了,一看,才發現這個小偷其實是鄰居的兒子。令儀問道:“你向來很少做壞事,為什么做起小偷來了呢?”那人回答令儀說:“這都是貧窮逼的。”于令儀問他需要什么,那人回答說:“有一萬錢就足夠買食物和衣服了。”于是,令儀按照他所要求的數目給了他錢。小偷剛剛離去,于令儀又把他喊了回來,小偷不禁驚恐萬分。于令儀對他說:“你非常窮困,晚上如果背著一萬錢回家去,恐怕巡邏的人看到了,會盤問你。”所以直到天亮才讓他走。小偷感到萬分慚愧,后來終于成為良民。鄰居們都稱贊令儀是個好人。于令儀在子侄中選擇了優秀的人,辦了學校,請有名望的教書先生來執教。于令儀的兒子及侄子于杰效,陸續考中進士,他家成為曹州南部的一個名門望族。
【評析】
于令儀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感化了鄰居的兒子,使鄰居的兒子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因此,最終成為良民。鄰居的兒子雖然做了不光彩的事,但是他還是值得表揚的,因為他能夠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能夠改過自新,比起那些為非作歹而又執迷不悟的惡人,他還是好樣的。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關鍵是在犯了錯誤的情況下,采取何種態度來應對。如果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并能努力改正,那么大家都會原諒他之前的罪行,并為他能夠改過自新感到欣慰。如果犯了錯誤還不承認,更沒有什么悔改之心的話,只能使自己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才敏過人,未足貴也;博辯過人,未足貴也;勇決過人,未足貴也。君子之所貴者,遷善懼其不及,改過恐其有余”。這句話非常直觀明了地指出了改過自新的重要性,就連聰明的才智、雄辯的口才、驚人的勇氣這些優良品質跟它相比都黯然失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有加強自己改過自新的修養,才能使自己在心志、行為等方面日臻完善,從而走向成功。
典例闡幽 冒頓能屈能伸
秦漢時期,匈奴冒頓殺死了自己的父親,順利地登上了單于的寶座。沒過多久,強盛的東胡便派使者對冒頓說,希望能得到頭曼單于生前的千里馬。于是冒頓就把大臣們召到一起,向他們征詢意見,大臣們都說:“不能把千里馬給他們,這可是匈奴的寶馬。”冒頓擺了擺手說道:“和人家做鄰居,怎么能舍不得一匹馬呢?”冒頓就把千里馬送給了東胡。
一段時間過后,東胡人以為冒頓害怕自己,就又派使者對冒頓說,希望單于獻上一個閼氏。冒頓又召來了大臣,向他們說了這件事,大臣們憤怒地說道:“東胡得寸進尺,竟敢索要閼氏,請您允許我們率兵討伐他們。”冒頓仍舊說:“和人家做鄰居,怎么能吝惜一個女人呢?”就把自己所愛的閼氏送給了東胡。
這樣東胡就更加狂妄了,竟向西發動侵略。原來匈奴和東胡之間有一片荒蕪地帶,無人居住,雙方各在自己的邊緣地帶設立守望哨所,但東胡卻想獨自占有它。
一天,東胡派使者對冒頓說:“匈奴和我們邊界哨所相接壤的荒棄地區,匈奴人不能到達那里,我們想擁有它。”冒頓征詢大臣們的意見,有的大臣說:“這塊地方沒有多大用處,讓給他們也沒有關系。”這時冒頓非常生氣地說:“土地是一國之本,怎么可以隨便送人呢?”接著他又把凡是說可以給東胡土地的人都殺掉了。于是冒頓上了戰馬,率領軍隊攻打東胡,并下達命令:退后者皆斬。
冒頓率兵直奔東胡,由于東胡過于驕傲而沒有多加防備,因此很快就被擊潰了,于是冒頓很順利地打敗東胡軍隊,殺死東胡王,并掠走了東胡的人民和牲畜。回國以后,又向南吞并了婁煩和白洋河南王,向西趕跑了月氏。
上一篇:忍學《七十三 所持一心》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忍學《七十二 公誠有德》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