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7】中國治理評論?第7輯
(俞可平主編,中央編譯出版社,24.7萬字,2016年11月第1版,49元)
△國家治理;治理理論與實踐;治理案例。
○治理指的是公共權威為實現公共利益而進行的管理活動和管理過程。治理問題已成為當代世界與當代中國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
○亨廷頓認為:現代化是革命的過程、復雜的過程、全球的過程、長期的過程、有階段的過程、同質化的過程、不可逆的過程、進步的過程。
○如何讓國家既有效又有限,這可謂現代化的政治命題。
○傳統國家治理的理念是統治者順應天意,“替天行道”;現代國家治理理念則是統治要有合法性,強調統治者要依靠公認的法律和規則行事。傳統國家治理方式的權力繼承采用世襲制或者禪讓制;現代國家治理方式采用競爭選拔制(包括選任制、考任制、委任制等)和限任制。
○理想的國家治理需要滿足“動力系統”和“制動系統”的適度平衡:既要保證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具有持續的動力,又要保持路基路況良好,不至于“出軌”“翻車”。
○國家治理的高目標或高標準,就是保持國家的持久繁榮;低目標或低標準,是規避經濟、政治、社會風險。避免國家陷入國家危機(如國內戰爭、國家分裂)、經濟危機(如金融危機、財政危機)、政治危機(如政變、革命和起義)、社會危機(如種族屠殺、族群械斗、社會暴亂)當中。國家制度安排應該堅持“底線”“標準”。滿足包容性(統一性)、公平性(一致性)、協調性、持續性和高效性等原則。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制度是絕對好制度,也沒有任何一種制度是絕對壞制度。客觀地說,不同國家的制度都有其優秀,也有其劣勢。
○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再把私事和家事變成國事和天下事的時候,國家就現代化了。一個國家不再把政治問題變成軍事問題而是變成司法問題的時候,國家就現代化了。國家治理現代化就是要實現“天下為公”的理念,讓國家依法而治,讓國家的發展盡可能不受或少受具體個人、家族、黨派的影響,至少讓他們的變化不至于引起國家秩序的混亂。
○士人群體之自我治理,家族或宗族。西漢,兩大基礎制度。
上一篇:中國巨變:地球上最偉大的變革
下一篇:中國社會變遷中的經濟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