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6】世界政治與個體不安全感
(〔美〕哈羅德·D.拉斯韋爾著,王菲易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7.6萬字,2017年5月第1版,69元)
△4部分(11章):1.方法:[1]對世界價值金字塔的結構分析;2.符合:[2]民族與階級:認同符號;[3]權力的動態(tài)平衡:暴力期望;[4]戰(zhàn)爭危機:安全需求;[5]獨立運動:平等需求;[6]帝國主義運動:霸權需求;3.條件:[7]物資與服務:經濟條件的影響;[8]移民、旅行和政治態(tài)度:第一手接觸的角色;[9]新渠道和關注區(qū)域:第二手接觸的角色;[10]人格、文化與政治:以美國為例;4.控制:[11]尋找一個神話:世界統(tǒng)一的問題。
〇主要觀點:認為傳統(tǒng)的政治學注重研究機制、政治結構、政治制度等,應轉而研究個人政治活動、政治經歷與政治心理;強調心理過程是政治過程的決定因素,關注的是國際關系給個體的不安全感;領袖的性格特點以及對外部世界的不安全感,決定著一國的國家政策和外交理念;國際沖突和個人安全感之間存在相關性;為防范政治危險,消除人類的不安全感,就需要建立政治預防機制。
〇政治分析主要是對社會價值的模型與構成的變化進行研究。典型的價值觀念主要有:安全、收入和尊重。
〇因為英國具有良好的地緣位置與雄厚的財政實力,所以它能夠于1914年至1917年為美國提供一個巨大的市場。
〇沙文主義,原指極端的、不合理的、過分的愛國主義,因此也是一種極端民族主義。“沙文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法國一部戲劇《三色帽徽》中,以諷刺的口吻描寫沙文的這種情緒;后來這個詞被廣泛應用,如“大國沙文主義”“民族沙文主義”等。
〇在戰(zhàn)爭前夕,人員被廣泛調動起來,出現了以下的現象:人口增長率下降;人均消費水平提高,預示戰(zhàn)前出現輕微的消費壓力;農業(yè)生產和工業(yè)產品生產不協(xié)調;初級產品的價格驟然上升。戰(zhàn)后社會的趨勢可以說是消費減少、生活水平降低;人口自然增長率上升,農業(yè)和工業(yè)生產協(xié)調。
〇政治學是不斷變化的價值等級,即安全、收入、順從這個金字塔的研究。
〇總有一天,人類將面臨共同的災難,人類只有聯合起來,協(xié)調行動,才能夠戰(zhàn)勝這一災難并活下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〇這本書論述了國家和階級思想意識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和符號,并討論了對權力平衡、安全感、平等、帝國主義等的看法。
(2021年3月17日夜10:25閱畢)
上一篇:不確定世界的理性選擇:判斷與決策心理學(第2版)
下一篇:中華民族神話與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