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1】良訓傳家:中國文化的根基與傳承
(韓昇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萬字,2017年6月第1版,39元)
△共六部分:①古代家族何以傳承;②寓教于樂,潤物細無聲的引導;③咬得菜根,百事可做;④君子務本:品德、胸懷、見識與才干;⑤以此立足,即事不敗;⑥內外兼修:讀書與交友。
○讀書改變氣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主導行為規矩的是為人處世的理念。
○對一個國家來說,除非那些瘋狂的專制主義者會焚書坑儒,實行愚民政策,每一個強盛的王朝都一定會大力弘揚文化,培養人才。
○霍光家族的破敗,給人們兩個方面的教訓。從大的方面來講,權力不可私有,千萬不要將它當作財寶,企圖永遠竊據。從小的方面來講,為人從小就要懂得廉潔、低調、勤儉,切莫驕奢。
○楊震立下“四知”:天知、神知、你知、我知,就是不能昧著良心做事。他兒子有“三不惑”:酒不惑、色不惑、財不惑,就是不被財色等物質利益迷惑,在任何場合都把持得定,浩然正氣。
○漢字的最大特點是象形,是以樸素的圖形發展演化而來,因此,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圖、一件藝術品。
○溺愛是一幅慢性毒藥。
○古今成敗,關鍵在于能不能得人。有人,弱能變強;沒人,強會變弱。
○明?洪應明《菜根譚》:“德隨量進,量由識長。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識”。
○見識寬廣,心胸就開闊,人的格調也提高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沒有淡泊就不會有遠大,沒有遠大就不可能寧神靜思,也就不可能產生大智慧。淡泊和寧靜是修身的要訣,貫穿著智慧的修煉。
○主敬則身強。即:恭敬自律的人身體強健。
○王安石《商鞅》:“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看一個人靠不靠譜:觀其言行;懂不懂規矩,守不守本分;是否擺正公私關系。
○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愚昧的,一個不讀書的人內心干涸孤苦,而改變命運依靠的是智慧。
○讀書就是自我提升的過程。境界高了,擺脫俗世的庸鄙偏見,腹有詩書氣自華,氣質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改變。讀書不但改變一個人,每個人都讀書將會改變一個國家,提升整個民族的素質。
○曾國藩: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切問近思:理性的批判精神。
○沒有領悟就沒有進境。
○這本書跳脫出以個別古代家訓為主的說教式或文字釋讀式的寫作方法,而將中國古代家訓中的精髓提煉出來,將重要的家訓內容與歷史人物、典故融為一體,點面結合、寓理于情。
上一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下一篇:蕩起幸福人生的雙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