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平 【本書體例】
殷蕓
殷蕓(471——529年),字灌疏,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齊武帝永明年間,為宜都王行參軍。入梁后為散騎常侍、中書通事、尚書左丞、中書舍人、丹陽尹丞等職,終官司徒左長史。著《小說》(又稱《殷蕓小說》、《商蕓小說》”),十卷,已佚,魯迅、周楞伽等有輯本。
孔子嘗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與其戰,攬尾,得之,內懷中。取水還,問孔子曰:“上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上士殺虎持虎頭。”又問曰:“中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中士殺虎持虎耳。”又問:“下士殺虎如之何?”子曰:“下士殺虎持虎尾。”
子路出宅棄之,因恚孔子曰:“夫子知水所有虎,使我取水,是欲殺我。”乃懷石盤,欲中孔子。又問:“上士殺人如之何?”子曰:“上士殺人使筆端。”又問曰:“中士殺人如之何?”子曰:“中士殺人用舌端。”又問:“下士殺人如之何?”子曰:“下士殺人懷石盤。”子路出而棄之,于是心服。
(選自《殷蕓小說》)
孔子到山里游玩,讓子路去弄點水喝。子路在水邊遇上了猛虎,他同猛虎搏斗,扯掉了老虎的尾巴,放在懷中。
子路取水回來,問孔子說:“上等勇士怎樣殺虎?”孔子說:“上等勇士殺虎抓虎頭。”子路又問:“中等勇士是怎樣殺虎?”孔子說:“中等勇士殺虎抓虎耳。”子路又問:“下等勇士怎樣殺虎?”孔子說:“下等勇士殺虎扯虎尾巴。”
子路出去把虎的尾巴扔了。惱怒地對孔子說:“你明知水邊有虎,還讓我去弄水,是想害死我。”說著就將石盤藏在懷中,想打孔子。又問:“上等勇士怎樣殺人?”孔子說:“上等勇士殺人用筆。”子路又問:“中等勇士怎樣殺人?”孔子說:“中等勇士殺人用舌。”子路又問:“下等勇士怎樣殺人?”孔子說:“下等勇士殺人懷揣石盤。”子路出去把石盤扔了,對孔子心服口服。
《子路殺虎》選自魯迅輯《古小說鉤沉》。閱讀之后,我們體會到,這篇早被佚失的筆記小說,在藝術上,有著別的小說所沒有的藝術特點。
人物和情節,是構成小說的要素。在小說的萌芽時代,這篇作品的人物創造和情節的安排,是非常成功的。
小說一開始,就寫了主人公子路的不尋常的舉動——殺虎。據史料記載,子路,山東卞人(今泗水),是孔子的學生。他性格直爽、為人勇敢,敢說敢為,即使老師——孔子說錯了話、辦錯了事,也能毫不客氣的提出自己的意見,作為文學作品中的子路,突出表現了現實生話中子路的性格。
子路取水,遇上猛虎,竟然能扯掉老虎的尾巴,表現了他的勇敢。然而沒受到孔子的贊揚,而被孔子列入下等勇士的水平,子路覺得臉上無光,憤憤走出門外,扔掉虎尾巴。”夫子知水所有虎”,是小說的高潮部分。子路認為孔子是有意貶低他。聯想到取水遇上猛虎,也是孔子有意坑害他。于是,萌生了殺孔子的念頭。至此,他的直率、魯莽的個性,躍然紙上。孔子察覺到了子路的動機,十分冷靜,象個沒事人一樣,對子路循循善誘,曉之以理,終于使子路醒悟,消除了師生的誤會。
這一段寫得十分精彩,又非常生動,子路想殺孔子,孔子靠了幾句并不是勸善的話,使子路口服心服,回心轉意,是很有戲劇性的。
本篇全文不足三百字,而情節跌宕起伏,錯落有致,生動地展現了子路魯莽、直率、勇敢的性格。頌揚了孔子善于循循善誘,激人向上,有教無類的教育方法。
上一篇:婁師德
下一篇:孫傳庭審孝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