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5】國家競爭優勢(上)
(〔美〕邁克爾·波特著,邱如美譯,中信出版社,60萬字,2012年8月第2版,88元)
△共3篇:理論篇、產業篇、國家篇。
〇在競爭優勢中,最重要的部分并不是靜態的效率,而是企業充沛的活力。
〇專業化才有競爭力。
〇美國產業的成功:戰爭的受益人;活絡的資本主義市場。
〇集群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〇從國家的層面來考慮時,“競爭力”的唯一意義就是國家生產力。國家與產業競爭力的關系,也正是國家如何刺激產業改善和創新的關系。
〇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每個產業中所向無敵,或是只出口不進口。每個國家的人力資源都有一定的限制,最理想的狀況是把資源應用到最有生產力的領域。
〇國家是企業最基本的競爭優勢,因為它能創造并保持企業的競爭條件。國家不但影響企業所制定的戰略,也是創造并延續生產與技術發展的核心。
〇每個國家社會與政治的歷史背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會影響到產業的競爭優勢。
〇對企業而言,國家競爭優勢不僅是發展競爭力的起點,也是終點。在創造競爭優勢的過程中,一個能在國際上成功的企業絕不是被動的旁觀者。
〇戰后的產業史,是一頁創造富足而非消費富足的歷史。它強調的不是一個國家享有多少優勢條件,而是著重于國家如何轉換不利的生產要素。一時的國家困境,往往會轉化為一股創新求變的力量。因此,引導企業和國家不斷進步的,是外在的壓力與挑戰,而非風平浪靜的生活。
〇要克服不利因素的羈絆,企業必須持之以恒地脫離標準化、簡單技術和降價競爭的產業環節。
〇全球印刷機產業、高級轎車、化工產業為什么集中在德國?世界重要的藥廠、巧克力食品與貿易基地,為什么在瑞士、瑞典等小國?在個人電腦、軟件、信用卡、電影等領域獨占鰲頭的企業,為什么大多在美國?在瓷磚、雪革化、包裝機械以及工廠自動化設備產業中,為什么是意大利的企業最強勢?家用電器、照相機、傳真機以及工業機器人等產業的主導企業,為什么在日本?這一連串的“為什么”,應該如何解釋。基于對10個主要發達國家的研究,根據企業憑以競爭的生產率,邁克爾·波特第一次對此給出了全面的理論解釋,也就是他在這本書中提出的“國家競爭優勢鉆石理論”,一種理解國家或地區全球競爭地位的全新方法,現在已成為國際商業思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波特的“集群”觀點或相互聯系的企業、供應商、相關產業和特定地區的組織機構組成的群體,又成為企業優勢和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種新方式。
〇邁克爾·波特,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當今世界競爭戰略和競爭力領域公認的第一權威,“競爭戰略之父”,是當今最大的商業思想家之一,已出版了18本書籍。
上一篇:國學要義
下一篇:國家競爭優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