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1】借我一生
(余秋雨著,作家出版社,41萬字,2004年8月第1版,2019年5月第37次印刷,42元)
△記憶文學。5卷若干章:長輩的山、鄉間的事、舊屋與旗袍、祭侄帖、獨身的叔叔和姨媽;戴黑邊眼鏡的青年、叔叔走了、一物一物、冬天的斯坦尼、絳紅的泥水、關閉的窗戶、吳石嶺、半山失蹤、隱秘的河灣;駱駝殿堂、有人敲門、我能聽到、濕漉漉的落葉;那么走吧、從廢墟到廢墟、紅緞虎頭鞋、房主不在屋內;墓地和法院、那一疊紙條、借往何處。
〇讀書的興趣一旦引逗起來是要命的事。
〇“一個人,讓瘋子也看不順眼了,他就出道了”。
〇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〇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〇瘋狂的年代總有很多虛假的坐標,當虛假一一濾去,沒想到控制社會的真實因素竟然那么偶然,又那么世俗。
〇“滑稽比悲劇更殘酷”。
〇幸福是一種拉力賽,災難也是一種拉力賽,而且兩條跑道往往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〇真正的大學問不是貨物,它不會占據你的心靈倉庫,而只會把你的心靈倉庫擴大、夯平、清掃。
〇學術是一場一旦進入就很難停步的苦役。
〇蘭多(英國學人)《想象的對話》:“以前,高而不傲被看成偉大,但在道德革命之后,偉大的特征是傲而不高”。
〇離開“位子”和“圈子”的最大收獲,不是身心突然變得自由,而是目光突然變得真實。或者說,變得更敏感于真實和虛假。
〇中國文化,在乎的是忠奸、善惡、曲直、利義、貪廉、樸奢、禍福、兇吉、安危、成敗、尊卑、榮辱、興亡,卻極少在意真假。所有的歷史血淚、人間悲劇,幾乎都在真假的基點上出了毛病,然后,其他堂皇的命題全都成了虛假的幫兇,把受害者層層疊疊地包圍起來。
〇正因為災難,文化更具備了尋找精神歸宿的迫切者性。
〇任何愿望,只要誠懇,并作好充分準備,上天就會及時作出安排。
〇佛教,不僅是古代印度的最高智慧,也是全人類宗教文化的極致形態。
〇傳統文化與創新精神并行不悖,共臻極致;個人自由和互相尊重并行不悖,形成公德。這是一種精神平衡原則。
〇“社會安全靠共同福利來實現;共同福利靠經濟發展來實現;經濟發展靠市場競爭來實現;市場競爭靠正常秩序來實現;正常秩序靠社會責任來實現;社會責任靠公民義務來實現”。
〇對于誣陷和謾罵,一年吃驚,二年憤怒,三年發笑,四年驕傲,卻始終未予理睬,只顧用心著述、信步天涯。
(2020年2月24日夜10:35閱畢)
上一篇:你所不知的金融探頭:全球金融機構與美國的金融制裁和反洗錢
下一篇:黨員必須牢記的政治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