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新藝術創作論》
是當代著名美學家王朝聞1949年春末至冬初,以“致友人書”為副標題,寫作并發表在京津各報紙、刊物上的五十二篇短文的匯集。作者當時寫這些文章的目的在于“幫助同行掌握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因此,這本書中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從不同角度對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的一些基本理論作了闡述。
這本書在編排體例上,沒有追求各文章內容間的邏輯聯系和理論脈絡的貫通,也不追求文章分類排列的范疇的明晰和格局的嚴整,而是根據當時藝術創作和藝術理論研究對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及其創作方法不甚明確和缺乏深知的狀況,緊密地聯系實際,從問題談起,使各文章獨立成篇,再匯集成書的。正如作者在“初版自序”中所說: “當時就問題談問題不是有計劃地按生活、思想、形式的次序來寫,也沒有分別規定每篇的中心,因此編排起來,每一篇很難給予較適當的位置。……自以為不必太受先后次序的約束,讀者也可以不從頭讀起”。
這本書的內容比較豐富,涉及到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理論的諸多方面,對很多問題的觀點和論證,對于中國社會主義藝術理論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比如關于形象的真實性問題,該書論及形象的文章中就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形象真實,不是自然主義的真實。 “形象不是自然的翻版”,“而是通過作家的主觀態度,有所選擇,有所強調,經過加工,重新塑造出來的。”對于當時模糊不清、其說不一的形式感問題,作者則運用中國古代和現代西方的美學觀點以及豐富的藝術經驗正確指出: “所謂形式感,主要是指事物形體的視覺特征,在藝術家的感受中被強調”;這種強調,既是“為了更便于認識形象的特征,也是為便于表現藝術家的感情”。文章中的很多觀點,至今仍被中國美學和藝術理論研究所堅持與發揮。
這本書所匯集的文章,雖然是四十年代末所寫,而且主要是聯系實際探索問題,難免理論上的零散,但是,它們已經很明顯地具備了作者后來日益成熟、獨標一體的研究方法與論證風格,這就是對于辯證方法的靈活掌握、對于中外美學理論和藝術理論的交融使用,把豐富的藝術實踐經驗和獨到精辟的理論見解相貫通,并用平易、生動、娓娓而談的語言傳達出來。正因為這樣, 《新藝術創作論》無論在探索的內容上還是在探索的方法上,都是作者辯證發展的實踐美學體系的重要環節;對于當前美學與藝術理論的建設與發展仍不失其啟發意義。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新美學》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新藝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