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馬兩公所言
孫馬兩公所言
【原文】
盧照鄰有疾,問孫思邈[1]曰:“高醫愈疾奈何?”答曰:“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居,和為雨,怒為風,凝為雪霜,張為虹霓,天常數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覺一寐,吐納往來,流為榮衛,章為氣色,發為音聲,人常數也。陽用其形,陰用其精,天人所同也。失則烝生熱,否生寒,結為瘤贅,陷為癰疽,奔則喘乏,竭則焦槁,發乎面,動乎形。天地亦然,五緯縮贏,孛彗飛流,其危胗也。寒暑不時,其烝否也。石立土踴,是其瘤贅。山崩土陷,是其癰疽。奔風暴雨,其喘乏。川瀆竭涸,其焦槁。高醫導以藥石,救以砭劑[2],圣人和以至德,輔以人事,故體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災?!鳖W谡偎抉R子微問其術,對曰:“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夫心目所知見,每損之尚不能已,況攻異端,而增智慮哉!”帝曰:“治身則爾,治國若何?”曰:“國猶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氣于漠,與物自然,而無私焉,而天下治?!睂O公、司馬所言,皆至道妙理之所寓,治心養性[3],宜無出此者矣。
【注釋】
[1]孫思邈:唐朝京兆華原(現陜西耀縣)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是我國乃至世界史上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后人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2]砭劑:引申為救世的良方。[3]治心養性:寧靜淡泊,合氣平緩。
【譯文】
盧照鄰得了了疾病,他便問孫思邈說:“高明的醫生遇見疾病是如何診治的?”孫思邈回答說:“天有四時五行,寒暑交替更迭,和順時就為雨,暴怒時就為風;雨滴凝結就形成雪霜,張揚之后就為虹霓,這是上天變化的規律。人有四肢五臟,一覺一寐,氣流吐納往來,流則為氣血,章則為氣色,發則為聲音,這是人體變化的規律。陽則用其形,陰就用其精,這是天與人共同的地方。對人來說,失生熱,否就生寒,結為瘤贅,陷為癰疽。奔跑就會喘氣,之后沒有力氣,竭則焦粹枯槁,發于其面,動乎其形。天地也是這樣,五緯縮贏,孛彗飛流,是其危胗,寒暑變化不正常,這是其否。石立土踴,是其瘤贅。山崩土陷,是其癰疽。奔風暴雨,是其喘乏。川渠干涸,是其焦槁。高明的醫生懂得用藥物來治療,用針砭來救助;圣人懂得用高尚的品德使天下和睦,用別人的力量來輔助自己,所以人體有病就可以治愈,天有災害就可以賑救。”唐睿宗召見司馬子微詢問他的醫術,司馬子微回答說:“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心中所想,眼中所見,雖然想損減,但總是情不由己,更何況攻異端更須損精耗神呢!”睿宗說:“治病是這樣,那么怎么治理國家呢?”司馬子微回答說:“國家就如同人的身體一樣,所以寧靜淡泊,合氣平緩,與物自然,若治國者沒有私心,那么天下就太平了?!睂O思邈、司馬子微兩位先生所講的雖然是行醫治病,卻把一些至妙的道理寓于其中,修身養性,沒有比他們說的更高明的了。
【評析】
本文通過敘述孫思邈與司馬子微講述行醫治病的道理,為“病人”講述了治國之道。孫思邈認為,寒暑交替更迭,是上天變化的規律;覺寐吐納,氣色聲音的改變,是人體變化的規律;陽則用其形,陰就用其精,這是天與人共同的地方。隨即引申出“高醫導以藥石,救以砭劑,圣人和以至德,輔以人事,故體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災?!钡牡览?。司馬子微認為“國猶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氣于漠,與物自然,而無私焉,而天下治”。兩位醫者將治國之道巧妙寄予到了行醫治病之中,可謂是高明之舉。
上一篇:《容齋隨筆·孫臏減灶》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容齋隨筆·巫蠱之禍》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