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燈火闌珊處》經典解讀
燈火闌珊處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你的人生是否總是在奔忙之中?
而即便你如此的奔忙,卻還是生活顛沛流離。
即便你的奔忙,為你換取了大筆的財富,解脫了你操勞的雙手,釋放了你匆忙的雙腳,可是你的思想卻總是如陷牢籠。
懷疑一切,害怕失去一切,如同一切都不是你的,你的一切即便是深擁在手,卻又如同沒有,幸福轉瞬即逝,感覺不到真實的快樂,內心只有欲望的滿足。
奔忙、焦慮、急躁、患得患失,這樣的人生,你還沒有入境。
而此節所講恰是人生之境界。
從此入,也由此出。詞之境界若人生。
王國維似乎總是能從詞里找到驗證自己學說的佳句,猶如他拿康德的哲學評論《紅樓夢》是一樣的。
從三首詞中各拈出一句,連接在一起,就賦予了深厚的哲學思想,詞的深意,也是人生的慧言。
王國維所說: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也就是說,自己將這三位詞人在三首詞中的不同句子,分別拈出來,連接一起解釋其意,用這種方式解釋人生,提升詞的哲學,這是三位大詞人詞的本義中所沒有的。然而自己也是知道的,這樣的解釋,如果三位還在世的話,猶如被別人所誤解一般,也必定是不允許自己這樣解釋的。
從此節詞話來看,王國維的確沒有按照詞的原意來理解。我們在第二十四節的時候,就分析過晏殊的《蝶戀花》,寫的是女子對男子極致的思念之情,這里被王國維化用為人生的初期階段表現出來的思想迷茫。
王國維的確沒有按照詞的原意來理解,只不過自己讀詞之后,自作主張地將自己的發現連接在一起,卻又有了新的妙處。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是這個意思。
然而,能夠引發人的無限聯想,并且從此聯想中有所長進,這也是文藝啟迪人細想的精妙之處。
更何況,靜安先生在理解詩詞的時候,自己并沒有受到詞所寫的具體狀況的局限,而在詩詞理解中,大大地灌輸了自己的學術和哲學。
三句詞話,乃是三種人生境界,這樣的人生境界乃是一節比一節有所提高,一節比一節有所深入。
能夠體味這三種境界的人,此節開頭就說得非常清楚,乃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
能有此境界的,往往是智慧之人,是有所成就之人。
在繁雜的生活中,凡是能夠體悟出這三種境界,能夠過此三種境界,那么就能夠寬容豁達地面對生活。
當你不懼生活,便是生活屬于你的時候到了。
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p>
“昨夜西風凋碧樹”往往是說生活中的煩躁,這些煩躁,將你的生活一掃而光,滿樹希望的碧葉,被一系列的不如意掃得一片不留。
生活對你來說,是充滿了艱難苦楚的。但心比天高,因為這內心總是向往著“獨上高樓”,其實這里預示著,自身對于平庸生活以及周圍生活環境的不滿,還表明希望獨上高樓,盡早地脫離出平庸,或者從周圍大多數生活平凡的人們中剝離出來。
“望盡天涯路”暗含著內心其實早就對于自己的人生樹立了較高的目標,自己是可以登高一望,望盡天涯之路的,也就是內心已經擁有了一個極大的目標,可是這目標僅僅是存于內心,也就是天涯之路在眼中,而不是在腳下。
第一種境界乃是一種自視頗高卻又局限于生活牢籠的心態,好似無盡煩惱皆來自欲望,這欲望卻又被自己洗刷得有些純凈了,這樣的純凈存于本身不純凈之生活中,卻又更是苦惱。暫時的獨上高樓是不能夠解決的,或許還會更困惑。猶如任何一個生活于平庸生活之中,卻又對生活充滿了理想的小人物一樣,這樣的小人物或許會成功,更或許會平淡下去,漸漸泯滅消逝于眾人之中。更或許,這樣的人一輩子都不會入人生之境。
鳳棲梧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p>
柳永之詞多是寫風花雪月,這與他本身時常流連于煙花場所有很大的關系。柳永在歌妓樓的名聲是非常大的,當時的歌妓要是被柳永贈詞一首的話,那就身價倍增了。那個時候的風流場可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寧愿柳郎叫,不愿皇帝召?!绷浪篮?,身無分文,還是妓女們湊錢將其埋葬的。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相思之語,而這里,王國維將其理解成為一個人的成長之艱辛,奮斗之艱辛。為著一個目標,逐漸從第一境界的脆弱迷茫中堅強、堅定起來,衣帶漸寬,身消形瘦都不后悔。為一個目標,人兒憔悴,這是執著,執著之付出。
若是上升為一種精神,這第二個階段便是生活中的所學階段,精神上的所悟階段。
堅持固然是好的,但是太過于執著,那么便是思想上的折磨,自然也就是人憔悴了。
執著乃迷,太迷乃固。
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三個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辛棄疾《青玉案》中的此句,其實也代表著辛棄疾的執著和雄闊。辛棄疾是宋代詞人之中少有的純爺們。一身好武藝,一顆忠君愛國心,滿溢著才華。似乎,宋詞的柔媚給整個宋朝都蒙上了一成娘娘腔的色彩,但是讀他的詞,很少有思想上的惆悵迷茫,更沒有如女人一樣的自怨自艾。
這句乃是人生中的大境界。
“眾里尋他千百度”是執迷,“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悟。
“眾里尋他千百度”是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出。
“眾里尋他千百度”是尋找快樂,是尋找寄托,是實現目標。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恰恰是無欲無求,無有才是有,無憂無喜才是人生的清澈澄明。
“眾里尋他千百度”是悟的艱辛。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得的快樂,是人生的大徹大悟,是通體的愉悅,是物質的解脫,是功名利祿的解脫,那么也就沒有了執著的痛苦了,也就消解了欲望的煩惱。明白了這些,人生只剩下你去享受快樂了。
其實,轉了一大圈,這人生的快樂本來就是存在的,只是你南轅北轍,尋找的方向錯了罷了。
這樣的尋找,心靈無依的困惑,王國維必定是體會過的,他曾在《欲覓》中寫過:“欲覓吾心已自難,更從何處把心安。”
這樣的困惑,這在世之人,又有誰沒有過呢?
所以平庸之人生,而真正能得其快樂之人又有何許呢?
上一篇:王國維《人間詞話·池邊梅自早》經典解讀
下一篇:王國維《人間詞話·愛以血書者》經典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