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瑞明
《明經世文編》五百四卷,《補遺》四卷,是一部總結明代統治經驗,企圖從中吸取教訓,以鞏固其統治的經世實用的書。
本書主編人陳子龍、徐孚遠、宋征璧,都是江蘇松江人。列名選輯的二十四人,列名參閱的一百四十二人。他們千方百計搜集資料,所得文集在千種以上,其中有些文集是作者子孫收藏的,如朱紈《甓馀集》、錢薇《承啟堂集》、徐階《徐文貞公集》等,所收的文集,其中有些已經沒有傳本,《文編》就顯得很珍貴了。其內容豐富,包括時政、禮儀、宗廟、職官、國史、兵餉、馬政、邊防、軍務、海防、火器、貢市、番舶、災荒、農事、水利、海運、漕運、財政、鹽法、刑法、錢法、鈔法、稅課、役法、科舉、宗室、彈劾、諫諍等。《義編》選入的奏疏很多,還育書信、議、序、記等,以人為綱,以年代先后為次,宋濂、劉基、王祎、宋訥等列于前,熊廷弼、李之藻、徐光啟、杜麟征等列于后。其史料價值很高,宋濂《渤泥入貢記》、商輅《贈行人劉階立使西南夷序》,涉及到明代和南洋諸島的友好往來。周忱《與戶部諸公書》指出蘇松戶口的大量逃亡;耿裕《災異疏》記載光祿寺的廚役,原有六千三百八十四名,后又增加一千五百名,說明當時政治的腐朽。
最可貴的是,《文編》收入清朝皇帝最不愿意為人所知的一些歷史文獻,如楊道賓《楊宗伯奏疏》中的《海建二夷逾期違貢疏》和《海建夷貢補至南北部落未明遵例奏請乞賜詰問以折狂謀事》,說明建州和海西兩部對明朝的朝貢制度、時間、人數和努爾哈赤兵力情況;熊廷弼《熊經略集》中的《敬陳戰守大略疏》、《上葉相公書》、《答友人書》說明了努爾哈赤日益強大的原委;姚希孟《姚宮詹文集》中的《建夷授官始末》更是原原本本闡述了建州和明朝的關系。這些史實,觸怒了清朝統治者。清朝統治者為了掩蓋其祖先和明朝的關系,將《文編》列為禁書。這部清代的禁書能流傳下來,值得慶幸。
《文編》也有不少缺點:其一是選文重復。楊溥《楊文定奏疏·預備倉奏》和《楊文貞集·論荒政》文字完全相同;梁儲《請罷中官鹽引等疏》和蔣冕《乞取回劉允及停止張玉不差題本》也相同。其二是斷限不嚴。王祎《送胡仲淵參謀序》是元至正十五年寫,金幼孜《序灤京百詠集》是給元人楊允孚著作寫的序,都與明朝無關,不應收入。其三是去取不當。鳳陽巡撫李三才《請停礦稅疏》在當時政治上起過一定作用,由于措詞激烈而未收入,收入措詞緩和的《停止廬州開礦疏》。關于梃擊、紅丸、移宮萬歷三大案,當時議論極多;有關東林黨的文章也不少,皆未收入。
有一些重要史料之所以未收入,事出有因。如有些著名人物的文集,韓雍的奏疏、徐有貞的文集,早已散佚,當時已不可得。當時編輯《文編》時,明末農民大起義正在發展中,有關奏疏尚未收入文集,因此大量明末農民起義的史料,就難以收入了。這部書的編輯時間在公元1638年(崇禎十一年),那一年二月開始,十一月告成。流傳下來的本子或多或少的缺卷和缺葉。公元1962年,中華書局影印時,根據四部比較完整的印本,逐葉比對,選擇抽換,配合成為最完整的書。其中第一七九卷《桂文襄公集》,各本都缺少第三、第四兩葉,從康熙刻本《桂文襄公奏議》中抄出配全。這部影印的《文編》,新加了兩種附錄,一為《作者姓名索引》,一為《分類目錄》,檢閱極為方便。
上一篇:張翼之《明紀》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張翼之《明通鑒》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