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瑞明
《愙(kè客)齋集古錄》二十六冊,涵芬樓影印本,是一部專門著錄鐘鼎彝器款識的書。我國古代,凡遇大事,勒之鼎彝,此外,別無記載,故鼎彝上的文字極為珍貴,可據以補詩書上的遺漏,訂正一些傳說、議論、記載的偽誤。因此,這類圖籍的學術價值不可低估。
本書作者吳大澂(chéng澄)(公元1835-1902年),字清卿,號恒軒,又號愙齋,清朝江蘇吳縣人,官至湖南巡撫。自幼非常喜歡學習古文奇字,經過刻苦鉆研,造詣較深,成為金石學、古文字學專家。所到之處,遇到各種古器,即設法購求。和他同時同有此種愛好的陳簠(fǔ斧)齋、潘文勤、王文敏等都收藏了不少古器。吳大澂盡拓其文,親手模勒,逐一考釋。最后將所搜集到的匯編成這樣一部書,借歐陽修《集古錄》的書名來命名,羅振玉為他寫了序言,稱贊其書“甄別精嚴,考釋確當。”
本書著錄的古器,絕大部分屬于殷周,計有一千零四十八件,秦器十九件,漢器七十六件,晉器一件,共計一千一百四十四件。但有的有蓋,蓋器分列為二,實數約為一千零二十九件。分載于二十六冊,第一冊著錄各種鐘的銘文拓片;第二冊著錄的銘文拓片,有鐘、镈(bó博)、鐸的;第三冊至第六冊,著錄各種鼎的款識;第七冊至第十二冊,著錄了敦的銘文,搜集的各種敦有二百四十三之多,是本書著錄的各種古器中最多的。第十三冊至第二十六冊著錄的古器有尊、壺、盤、爵等。這些古器,分別注明了收藏家,間有釋文,釋文長短詳略不一,多是考釋器物上的古文或小篆,如釋獸與嘼本為一字,以郘(lǚ呂)鐘上的“獸”字為證;再如,無、無、亡三字通用,引《左傳》等書上的解釋與彝器上的“萬年無疆”相印證。有的考釋中,涉及到該器物出土的時間、地點,以及轉售收藏的過程。本書附有《釋文賸稿》二卷。
《愙齋集古錄》是清代集錄金文拓片諸書中較重要的一部書。本書作者吳大澂曾搜集鐘鼎、璽印、陶器、貨幣等文字編撰《說文古籀(zhòu咒)補》,為古文字學的名著;他還寫有《字說》一書,考釋文字,有不少創見。
上一篇:王瑞明《心史》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顧志華《戰國策》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