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瑞明
《太平寰宇記》二百卷,是記述宋代疆域版圖的一部重要著作。從宋太祖建國,到宋太宗時滅掉北漢,基本上結束了藩鎮割據、分崩離析的局面,趙宋南北版圖大致確定下來了。后晉割讓給遼的幽、媯、營、檀等十六州雖未能收復,但趙宋統治者一直未曾忘懷,特為此設置封樁庫,儲備錢財,準備為收復失地之用。樂史體念趙宋統治者的這一番用意,就把那一大片土地收入《太平寰宇記》,這體現了他的一片愛國之心。
樂史對賈耽《十道志》、李吉甫《元和郡縣志》不滿意,認為其內容過簡,缺漏較多,經歷了不同的朝代,發生了較多的變化,尤其是經過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地名更易,區劃變遷,隨著趙宋的統一,《太平寰宇記》一書的編寫就顯得很必要了。樂史從東京開封寫起,繼而分卷記述各州、軍的沿革、境界、戶數、風俗、姓氏、人物、土產;州屬各縣的建置原委,名勝古跡,也分別加以介紹。
各州沿革,追溯到遠古。如說岳州是古三苗國地,又為麇(jūn軍)子國,戰國末屬楚國。各州境界,除說明四境東西南北各多少里之外,還介紹“四至八到”的里程,岳州至東京陸路一千八百一十六里,水路四千三百四十四里;岳州至鄂州有兩路,東路七百里,東北路五百七十五里;岳州至西京、長安、潭州、洪州等處皆記有里程。在戶數欄內,列唐代戶數與宋代戶數,兩相比較,有增有減,數字雖不一定準確,但頗有參考價值。
本書對各州“風俗”的介紹,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史料,卷一百十四言潭州風俗,人多純樸,火耕水耨,食魚稻,以漁獵伐山為業,不憂凍餓,亦少千金之家。這不僅介紹風俗,對生產、生活都涉及到了。特別是注明材料出處,為作進一步的研究指明線索。衡州、郴州的風俗與潭州沒有什么分別,就寫明“與潭州同”,避免了重復。
樂史《太平寰宇記》在中國方志學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從此方志的內容大為充實,方志的體例大有變化;方志增加人物藝文,就是從此開始。本書雖卷帙浩繁,多至二百卷,并目錄二卷,而考據特為精核。可惜原本殘缺不全。楊守敬從日本訪得卷一百十三至卷一百十九,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中有其影印本。
上一篇:張翼之《太宗實錄》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顧志華《太平御覽》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