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湯
一個老農婦,是個寡婦,只有唯一一個兒子——二十歲,是村里最強壯的工人,但是他死了。
村莊的女主人聽說了老農婦的悲慘遭遇后,在葬禮那天拜訪了她。
女主人在家里找到了她。
只見這位剛剛失去兒子的老婦人站在桌前,小屋的正中心,不慌不忙、神色鎮定地一下一下舉起右手胳膊(左手胳膊無力地垂在身邊),從變黑的鍋子里舀起清淡的白菜湯,一勺一勺地喝著。她的臉凹陷黝黑,眼珠腫脹布滿血絲,但是她站得莊嚴筆直,好像在教堂里一樣。
“天吶!”女主人想,“在這種時刻,她竟然還喝得下湯,這個人怎么這么冷漠,她不知道人間冷暖嗎?”
此時此刻,女主人想起幾年前,當她失去了出生才九個月的小女兒時,因為太過于悲痛,她拒絕去彼得堡附近的別墅避暑,在城里度過了整整一個夏天!
而這個老農婦竟然若無其事地喝著白菜湯。
女主人終于沉不住氣了:“塔緹娜,”她說道,“不是吧,我太驚訝了!難道你真的一點都不關心你的兒子嗎?你怎么會有胃口吃得下東西,你怎么能喝得下白菜湯!”
“我的兒子瓦夏已經死了。”老農婦用平靜的聲音說道,悲痛的淚水此刻正從她深陷的臉頰滾落,“我當然傷心。他死了,我也就跟著他一起去了,他把我的心臟從身體里扯了出來。”她泣不成聲,但忽然又變回了平靜的語氣,“可是,這湯不能白白浪費,里面還有鹽呢。”
女主人聳聳肩膀,然后就無可奈何地走了。是啊,鹽對她來說不值幾個錢。
一八七八年五月
【導讀】
白菜湯里的鹽有何價值?
初讀作品,感覺故事很是平淡,無非是兩位婦人的對話,一位老農婦在自己唯一的兒子死去后,好像若無其事地在喝著白菜湯,而另一位老婦人卻不能理解這種行為。她之所以不能理解,是因為她也死過女兒。同樣失去自己的孩子,為什么表現卻會如此不同呢?請你注意另一位老婦人的身份,因為她是村莊的主人,這說明她是一位地主。這是她們認識問題不同的根本原因,她們處于兩個不同的階層,因為不同的社會地位和生活處境,所以對同樣的事情就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農家寡婦真的不關心她的兒子嗎?她為什么在痛失兒子后仍不停地喝著白菜湯?我們從文章中對她的肖像、神態和語言描寫鮮明地感受到她對自己兒子的愛,“她的臉凹陷黝黑,眼珠腫脹布滿血絲,但是她站得莊嚴筆直,好像在教堂里一樣。”“悲痛的淚水此刻正從她深陷的臉頰滾落。”“我當然傷心。他死了,我也就跟著他一起去了,他把我的心臟從身體里扯了出來。”這些都足以證明,獨子的死使她痛不欲生,可是她何以“一勺一勺地喝著”白萊湯呢?她有一句話作了解答:“可是,這湯不能白白浪費,里面還有鹽呢。”因為有鹽,這白菜湯就有價值,就可以使生命延續。可見她對生活充滿了珍愛之情,這珍愛之情正是來自于生活的苦難。這也使我們看到了俄國農奴制度下的農民的苦難。文章就是采用這種對比的方法來寫出了兩個婦人、兩個階層,也揭示了兩種價值觀、生活觀。
上一篇:屠格涅夫經典《白凈草原》作品賞析|導讀
下一篇:屠格涅夫經典《神女》作品賞析|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