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之忍第十二
賤之忍第十二
人生貴賤,各有賦分;君子處之,遁世無悶。
龍陷泥沙,花落糞溷;得時則達,失時則困。
步騭甘受征羌席地之遇,宗愨豈較鄉豪粗食之羞。
買臣負薪而不恥,王猛鬻畚而無求。
茍充詘而隕獲,數子奚望于公侯。噫,可不忍歟!
【譯文】
人生貴賤,其實早在冥冥之中就已經有了定數了;君子即使處于困境之中,也能做到順應天命,泰然處之,而不煩悶。
揚雄在《法言·問神篇》中說:“當蛟龍身陷泥土中時,連蜥蜴都可以凌辱它。”南齊范縝對竟陵王蕭子良說:“人生貴賤,像樹上的花,一齊開放,隨風飄落,有的落入席子上,有的掉入糞坑中,前者是你,后者是我。”得到時機就會事事順利,盡享榮華富貴;失去時機就會陷入貧賤的境地。
三國時的步騭,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征羌為他在窗外席子上擺下一小盤蔬菜作為酒席的待遇;南朝宋時的宗愨,不計較同鄉人廋信曾在豐盛宴會上施舍給他小米蔬菜所帶來的恥辱。后二人都飛黃騰達。
西漢的朱買臣在妻子因生活貧困而離開他之后,仍怡然自得,邊賣柴邊讀書,并不以賣柴為恥;晉朝王猛靠賣畚箕為生,卻仍然不拘小節,悠然自得。后二人都轉賤為貴。
一個人在貧賤之時,不因困窘而失志,在富貴之時亦不驕喜而失節。貧賤之時悠然自處,不怨天尤人,不攀仰富貴,而時機到來,則要善于抓住機會,使自己成為一個成功者。啊!貧賤而不失志,就能位至公侯,處于貧賤的人,怎能不安心忍受這種困境呢!
【評析】
人生中雖然充滿著機遇和偶然,但實際上在冥冥中高貴和卑賤都已經各有自的定位。如果因處于貧賤地位而沮喪屈服,繼而喪失志向的話,那么他們怎么能有這么大的成就,成為富貴之人呢?所以一個人即使處于貧賤之境,也不應自暴自棄,要自勉自立,抓住時機,發奮上進。這樣就可以從低處走向高處了。
典例闡幽 正視貧賤,轉危為安
古人認識到有貴就有賤,這是相對而生的。人處于不發達的境地,自然就會被別人輕視,無論是談話還是辦事,都不會重視你。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不必為此太在意。當然,這并不是說,你一定就要接受別人的輕視甚至是鄙視,只是說當我們身處卑微之時,應該怎么做才是忍賤。有時對于一時的不公,忍氣吞聲不去計較,不是自輕自賤,而是能夠忍賤求生存、求發達的最佳方式。
晉代的王猛,字景略,北海人。年少時家里貧困,靠賣畚箕為生。有一天,一個人出高價買他的畚箕,卻不給錢。對他說:“我家里離這兒不遠,你跟我去取錢吧。”王猛因他出的價錢很高便跟他去了。他們走了很久,最后在一座深山里停了下來。王猛見一個白發白胡須的老人靠矮凳坐著,這個老人用傲慢的眼神打量著王猛,并給了他十倍的價錢,然后派人送他走了。
王猛相貌堂堂,不屑于理會小事,人們都輕視他,王猛仍然悠然自得。王猛隱居華陰,聽說桓溫進了關,就穿著破衣服去拜見桓溫,捉著虱子大談當時的大事,好象旁邊沒有人的樣子。桓溫認為他不同尋常,十分高興地和他交談,給他祭酒的官做,他卻推辭不受。升平元年,前秦尚書呂婆樓向秦王苻堅引薦他。苻堅與他一見如故,談論當時大事,苻堅十分高興,說自己是劉備遇上了孔明。于是王猛當了中書侍郎,后來又做了尚書左丞。
人不可能總是處于窮困潦倒的地位,尤其是那些真正有才干的人。他們能夠忍受一時的地位低下,日后才能獲得高位。
像這樣能夠不懼地位低下,不懼怕別人的輕視,能夠以自己做人的原則約束自己,不斷上進,奮發進取的,還有一位,他就是曾子。
曾子身穿破舊的衣服耕田,魯國國君派人送給他一塊封地。告訴他說:“請你用這塊封地的收入做一些衣服吧。”曾子沒有接受。魯國國君反復地派人來,曾子一再地拒絕。使者說:“這不是您向別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動奉送給您的,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說“我聽說,接受人家的東西,就要懼怕人家;給予人家東西,就要傲視人家。魯君的恩賜,不會傲視我,但我能不畏懼嗎?”孔子聽到這件事,說:“曾參說的話,足夠保全他的節操了。”
物質上的富有和精神上的富有,并不是等同的。一個人,不要因為物質貧窮,就失去了人的高貴和尊嚴,更不能失去努力進取的決心和意志。像曾子那樣,人窮志不窮。不以物質論賤貴。做到如此,離富貴也就不會遠了。
上一篇:忍學《貧之忍第十》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忍學《貴之忍第十三》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