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立國以后,隨著城市商業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市民階層開始對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俗話本以及文言小說在繼承宋元話本和文言小說傳統的基礎上,又推陳出新,并開始大量涌現,這也極大地鼓舞和推動了明代出版業的發展。
這一時期,不僅涌現出大批供文化水平很低的市民欣賞的俗文學,比如《三國演義》、《忠義水滸全傳》等,同時還涌現出一批供文人士大夫消遣的較“雅”的東西,比如一些文言的筆記文學,而明代著名學者、以通俗文學創作著稱于世的馮夢龍所選編的《智囊》,就屬于較“雅”的筆記體文學。
我們知道,在古代,人們常用“智囊”一詞形容足智多謀的俊杰人物。比如,戰國時期的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號曰智囊”;西漢時期的晁錯,足智多謀,頸下又生有一個贅生物(可能是肉瘤),好像袋子一樣,因此漢景帝稱他為“智囊”。《智囊》的書名正是擷取此意。
《智囊》一書,初編于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此時馮夢龍已屆天命之年,還在各地以做館塾先生過活,兼為書商編書以解無米之憂。此時也是奸黨魏忠賢在朝中掌權、特務機關東廠大興冤獄之際,馮氏編纂這部政治色彩極濃、并且許多篇章直斥閹黨亂政的類書,不能不令人對馮氏的膽識表示敬佩。該書初編成以后,又經馮氏數次增補,重刊時改名為《智囊補》,其他刊本也稱《智囊全集》、《增智囊補》或《增廣智囊補》等,內容實則均與《智囊補》無異。
《智囊》全書分為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10部28卷,共收錄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慧故事1238則,其中,上智部、明智部、察智部,收錄歷代政治智慧故事;膽智部、術智部、捷智部,收錄歷代官吏處理政務的智慧故事;語智部收錄歷代辯才的智慧故事;兵智部收錄歷代軍事將領的智慧故事;閨智部收錄歷代女子的智慧故事;雜智部收錄歷代騙術或狡黠小技之類的故事。
這些故事,既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大謀略,也有士卒、漂婦、仆奴、僧道、農夫、畫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巧機智。比如,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蓋世膽量;于謙處理復雜事務的游刃有余;王羲之的靈活機智;東方朔的詼諧機智;紅拂女的慧眼識人;凡夫俗子的狡黠,無不收羅其中。其資料來源幾乎涵蓋了明代以前的正史、筆記、野史,其中大部分故事信而有征、查而有據,這就于無形之中增加了故事的說服力。
《智囊》曾是毛澤東晚年最喜愛的筆記體藏書之一。他在閱讀過程中,對書中所涉及的部分軍事、政治、經濟內容做了許多精彩的點評,其中對圍點打援、集中優勢兵力圍殲弱勢之敵等軍事思想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智囊》成書以后,延及清朝初年,已成為一部相當流行的圖書,此后歷代出版家多有翻刻。近代以來的諸多版本中,當以民國出版家鄭振鐸先生收藏的版本最為精到。
《智囊精粹》一書,選錄了歷代版本中廣為流傳、富含哲理與智慧的篇章加以注譯,不論是經邦治國的智慧,還是全身持家的智慧,都有所擷取。總之,作為一般讀者,常讀此書,可以豐富閱歷和見聞,歷練謀略和膽識。
上一篇:智囊《察智部總序》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智囊《膽智部總序》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