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屠隆
【原文】:
含香之署(1),如僧舍,沉水一爐(2),丹經(jīng)一卷,日生塵外之想。蘭省簿牘(3),有曹長主之(4),了不關(guān)白(5),居然云水間人。獨(dú)畏騎款段出門(6),捉鞭懷刺(7),回飆薄人(8),吹沙滿面;則又密想江南之青谿碧石,以自愉快。吾面有回飆吹沙,而吾胸中有青谿碧石,其如我何?每當(dāng)馬上,千騎颯沓,堀堁紛輪(9),仆自消搖,仰視云空,寄興寥廓,踟躕少選而詩成矣(10)。
五鼓入朝,清霧在衣,月映宮樹,下馬行輦道,經(jīng)御溝,意興所到,神游仙山,托詠芝術(shù)(11)。身穿朝衣,心在煙壑,旁人徒得其貌,不得其心,以為猶夫宰官也。江南神皋秀壤,多自左掖門下題成(12)。
足下住秦淮渡口,煙銷月出,水綠霞紅,距風(fēng)沙之地萬里;而書來忳憏(13),殊不自得,何也?大都士貴取心冥境,不貴取境冥心。此中蕭然,則塵自寓清虛(14);內(nèi)境煩囂,則幽居亦有龐雜。足下以為然否?
鄒爾瞻以言事忤明主(15),又有秣陵之行。此君清身直道,有國之寶也,足下當(dāng)與朝夕。
嘉晨芳甸(16),條風(fēng)駘宕(17),南睇美人(18),胸如結(jié)矣(19)。
【作者簡介】:
屠隆(1542——1605),字長卿、緯真,號赤水,又號由拳山人、一衲道人、蓬萊仙客、娑婆主人、鴻苞居士等,明朝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萬歷五年進(jìn)士,除穎上知縣,調(diào)青浦。后升禮部主事,轉(zhuǎn)郎中。后被訐淫縱,罷官。從此厭倦仕途,縱情詩酒,賣文度日,窮困以終。
屠隆是明代的文學(xué)家,戲曲家。他的詩文縱情奔放,有《棲真館集》、《由拳集》、《白榆集》、《采真集》、《鴻苞集》等。
【鑒賞】:
中國古典文學(xué)到了明代,小品文開始發(fā)展起來,這些短小精悍之作多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風(fēng)格清新明朗,純?nèi)巫匀唬巧⑽牡囊环N形式。相比于其他形式的散文來說,它有著小巧玲瓏的特點(diǎn),給人一種輕松的美感。這篇《答李惟寅》在體裁上就屬于晚明小品一類。
蘇轍在貶官期間曾作《黃州快哉亭記》以抒發(fā)其不以得失縈懷的坦蕩心胸,并指出“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而屠隆的這篇文章雖作于為官得意之時,所抒發(fā)的情致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屠隆在文中集中表述的就是這個意思。他首先以自己為例,說明所以處塵沙之中猶能愉快自適的原因是“胸中有青谿碧石”,外物自不能干擾自己的心境。作者描寫了自己逍遙自在,吟詩誦經(jīng)的生活,揭示出自己“身穿朝衣,心在煙壑”的精神境界,以“旁人”之誤來寫自己自賞之情,先從正面為自己的論點(diǎn)作證。
作者接著又從李惟寅的處境入手從反面論證自己的觀點(diǎn)。指出李惟寅身處秦淮美景之中,卻“殊不自得”的根源在于不能做到“此中蕭然”。這樣,作者從正反兩方面強(qiáng)調(diào)了“冥心”的重要性,對李惟寅加以勸勉。這種取境冥心的觀點(diǎn)雖有極端的一面,卻也頗富哲理意味。
這篇小品文氣勢放曠,語多孤傲,自得之情溢于言表。文章最后的四言韻文,模擬《詩經(jīng)》的體例,而頗有揶揄之態(tài),與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大相徑庭,從中也可看出明代以后古代散文的發(fā)展已脫離了單一的格套而顯得更為豐富多采。
上一篇:朱谷忠《等你……》抒情散文鑒賞
下一篇:李陵《答蘇武書》抒情散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