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有一德第八
咸有一德第八
【原文】
伊尹作《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190],將告歸[191],乃陳戒于德[192]。曰:“嗚呼!天難諶[193],命靡常[194]。常厥德[195],保厥位[196];厥德匪常[197],九有以亡[198]。夏王弗克庸德[199],慢神虐民[200],皇天弗保[201]。監于萬方[202],啟迪有命[203],眷求一德[204],俾作神主[205]。惟尹躬暨湯[206],咸有一德,克享天心[207],受天明命[208],以有九有之師[209],爰革夏正[210]。
【注釋】
[190]既:已。復政:歸政。厥:其。辟:君。
[191]告歸:告老歸邑。告老,言因年老而致仕。
[192]陳:堂途謂之陳。言賓主相迎陳列之處。戒:諭。德:德政。
[193]天:“天”、與“命”互文。難諶(chén):難以審視其真實的面目。諶,與“愖”通,信;誠。
[194]命靡常:言天命不是固定不變的。靡常,無常。靡,無。
[195]常厥德:一以貫之地施行德政。常,恒,久;
[196]保厥位:言天佑其位。保,全,佑。
[197]厥德匪常:不能一以貫之地施行德政。匪,非;習于不正之行為曰匪。
[198]九有以亡:言喪失天下。九有:九州島。
[199]夏王:夏桀。弗:不。克:能。庸德:用德政。庸,用。
[200]慢神:褻慢神靈。慢,輕忽。虐民:以苛酷殘暴的手段對待天下百姓。虐,苛酷殘暴。
[201]皇天:上天,大天。皇,大。弗:不。保:佑,全。
[202]監:視。萬方:言天下。
[203]啟迪:教化百姓,開導其意志。迪,開導。言開導有功,五長皆有建樹。有命:有命之君。
[204]眷求:尋求。眷,顧,回視。一德:純一之德。后多用為君臣合德之意,如言“一德一心”。德,行道而有得于心。
[205]俾:使。神主:宗廟立以棲神者。
[206]尹躬:伊尹自稱。躬,身。暨:及。湯:成湯。
[207]克享天心:能享受天帝之心。克,能。享,歆,受其所享。天心,天帝之心。
[208]受天明命:受天所賦之命而承國運。“受”與“享”互文。明,光明。天命,天道之流行而賦予物者,有物必有則,如命令。命,天所賦之國運。
[209]有:取得。九有之師:九州島之眾。師,眾。
[210]爰:于。革:更,革命。夏正:夏代以寅月為歲首,是為夏正。正朔:正月一日。
【譯文】
伊尹已歸政于繼位之王太甲,準備告老還家,于堂途戒諭太甲施行德政以養民的道理。說道:“啊!上天難以審視其真實的面目,天命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一以貫之地施行德政,它就能夠保全您的地位與人望;不能一以貫之地施行德政,它就會使您喪失天下。夏桀不能用德政治理天下,褻慢神靈,以苛酷殘暴的手段對待老百姓。因此,皇天不再護佑于他,上天監視天下萬邦,教化百姓,開導其意志,尋求有純一之德的明君,使他做天下人擁戴的神明之主。唯我伊尹和先帝成湯,皆有純一之德,能享受天帝之心,能領受上天所賦之命而秉承國運,以贏得天下萬民的擁戴,于是我們君臣同心,順天應人革夏命以建國。
【原文】
非天私我有商[211],惟天佑于一德[212];非商求于下民[213],惟民歸于一德。德惟一[214],動罔不吉[215];德二三[216],動罔不兇[217]。惟吉兇不僭在人[218],惟天降災祥在德[219]。
【注釋】
[211]私:對公而言,屬于一己者。有:語助也。
[212]佑:助。
[213]下民:下國之民。
[214]德惟一:君臣同心同德,一以貫之地施行德政。一,同。
[215]動:行為。罔:無。吉:善,利。
[216]二三:不專一。
[217]兇:咎。
[218]僭(jiàn):假,儗。
[219]災祥在德:災,禍害。祥,福,善。德,有德,有德之君。
【譯文】
并非上天恩私于我們的國家,而是因為上天只幫助那些同心同德的君臣以及施行善政的國家;并非我們商國求助于天下的百姓,而是因為天下的老百姓只歸附于同心同德施行德政的君臣。同德同心,則利國利民,行為沒有不吉利的;離心離德,則禍國殃民,其行為則沒有不兇險的。天道無親,沒有僭越,吉兇在于一人,天降災祥,沒有差錯,禍福在于有德。
【原文】
今嗣王新服厥命[220],惟新厥德[221]。終始惟一[222],時乃日新[223]。任官惟賢材[224],左右惟其人[225]。臣為上為德[226],為下為民[227]。其難其慎[228],惟和惟一[229]。德無常師[230],主善為師[231]。善無常主,協于克一[232]。俾萬姓咸曰‘大哉王言’[233]。又曰‘一哉王心’。克綏先王之祿[234],永[235]厎[236]烝民之生。
【注釋】
[220]新服:初服。新,初,厥:其。命:天命。
[221]惟:思,謀。
[222]惟一:專一。
[223]時:是。日新:日日自新。
[224]任:用。賢:多才,有善行。
[225]左右:輔翼之義,同“佐佑”。
[226]為上:助上。為:助。為德:施行德政。為,作,造。
[227]為下:治下。為:治。為民:為民請命。為,為命。
[228]其難其慎:言為君之不易,當謹慎不茍及于微末。
[229]惟和惟一:構建社會之和諧,一心一意地圖謀發展。和,順,諧,不剛不柔。
[230]德無常師:施行德政,沒有一成不變的老師。常,恒,久。師,老師。師保。
[231]主善為師:主張善道。
[232]協于克一:協和萬邦,能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協,合,和。
[233]俾:使。萬姓:人民。咸:皆。大哉王言:君言偉大,天子有宏圖大略。
[234]克:能。綏(suí):安。祿:福,善。
[235]永:久遠。
[236]厎(dǐ):定。“綏”、“厎”互文。烝(zhēng)民:眾人。
【譯文】
如今,大王已開始履行天命,要謀劃鼎新,實施德政。自始至終都要一以貫之地堅持,這樣才能不斷地改進實施創新德政的措施。任用官員必須德才兼備,輔翼之臣必須堪當其任。臣工們助上當以德治國,治下當為民請命。為君不易,應該謹小慎微,要構建社會和諧,一心一意地圖謀發展。施行德政,沒有一成不變的老師,凡主張善道者,皆可尊為老師。善道也沒有千篇一律的主張,可以協和萬邦,能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主張,就是好主張。要讓天下老百姓都說‘我們的天子有宏圖大略’,又稱‘我們的國君有赤子之心’。只有做好了這些,才能夠安保先王傳下來的福祿,才能夠長久地穩定天下萬民的生計。
【原文】
嗚呼!七世之廟[237],可以觀德[238];萬夫之長[239],可以觀政[240]。后非民罔使[241],民非后罔事[242]。無自廣以狹人[243],匹夫匹婦不獲自盡[244],民主罔與成厥功[245]。”
【注釋】
[237]七世之廟:天子之宗廟。古天子諸侯祀其先人之所稱宗廟,宗,祖宗。
[238]觀德:觀德業。德,指君德。業,指祖業,祖宗之功業。
[239]萬夫之長:萬人以上的首領。長,位高。
[240]觀政:觀德政。德政,善政,仁政。
[241]后:君。罔:無。使:令,役。
[242]事:侍奉。
[243]無:勿。自廣:自高自大。自居尊大。狹:狹隘。
[244]匹夫匹婦:庶人。不獲:不勞而獲。自盡:自畢其命,自暴自棄。
[245]民主:君。與:從。成厥功:事業成就。
【譯文】
啊!從天子七世祖廟里,可以看到有德之王的事跡;從百官們的身上,可以看到踐行德政的情形。人君如果沒有老百姓就無從發號施令,老百姓如果沒有君主就無人可以擁戴。天子不可以自高自大小視百姓,老百姓亦不可以不勞而獲自暴自棄,否則萬民之主的事業將無從成功。”
【解析】
這一篇也是伊尹教導太甲的文字,屬于訓體。伊尹把太甲從桐宮迎回亳以后,交還了權力,想回到自己的封地去,退隱終老,又擔心太甲德不純一,就作《咸有一德》訓誡太甲。本文自始至終都強調德要純一。夏桀無德就失天下,成湯和伊尹君臣都有純一的德就得天下。告誡太甲要日行新德,任官要是賢才,選擇大臣要是忠良,要以善為師,虛心待人接物。這些,都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伊尹的政治思想。本篇是伊尹訓太甲,文中有“今嗣王新服原命”可證。《史記·殷本紀》認為作于成湯還亳的時候,則與經文相背,無怪乎司馬貞《史記·索隱》說:“《尚書》伊尹作《咸有一德》在太甲時,太史公記之于斯,謂成湯之日,其言又失次序。”
上一篇:尚書《咸乂第十九》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尚書《多士第十六》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