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歸鐘儀
(成公九年)
【題解】
楚國鐘儀作為俘虜,應對晉侯有禮有節,不忘維護本國形象,因此贏得晉國君臣的尊敬與信賴,獲釋回國。
【原文】
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笔苟愔甗61],召而吊之[62]。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泠人也[63]。”公曰:“能樂乎?”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對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惫虇栔?,對曰:“其為大子也,師保奉之[64],以朝于嬰齊而夕于側也。不知其他。”
【注釋】
[61]稅:同“脫”,釋放出來。
[62]吊:慰問。
[63]泠人:樂官。
[64]師保:二者都是教育輔導太子的官。
【譯文】
晉景公視察軍用倉庫,見到鐘儀,問人說:“戴著南方的帽子而被囚禁的人是誰?”官吏回答說:“是鄭國人所獻的楚國俘虜。”晉景公讓人把他釋放出來,召見并且慰問他。鐘儀再拜,叩頭。晉景公問他在楚國的族人,他回答說:“是樂人。”晉景公說:“能夠奏樂嗎?”鐘儀回答說:“這是先人的職責,豈敢從事于其他工作呢?”晉景公命令把琴給鐘儀,他彈奏的是南方樂調。晉景公說:“你們的君王怎樣?”鐘儀回答說:“這不是小人能知道的?!睍x景公再三問他,他回答說:“當他做太子的時候,師保侍奉著他,每天早晨向嬰齊請教,晚上向側去請教。我不知道別的事?!?/p>
【原文】
公語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65],不忘舊也。稱大子[66],抑無私也[67]。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舊,信也。無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68],信以守之[69],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雖大,必濟。君盍歸之,使合晉、楚之成。”公從之,重為之禮,使歸求成。
【注釋】
[65]土風:本土樂曲,指楚樂。
[66]稱:列舉。
[67]抑:無助。
[68]接事:處理事情。
[69]守:保持。
【譯文】
晉景公把這些告訴了范文子。文子說:“這個楚囚,是君子啊。說話中舉出先人的職官,這是不忘記根本;奏樂奏家鄉的樂調,這是不忘記故舊;舉出楚君做太子時候的事,這是沒有私心;稱二卿的名字,這是尊崇君王。不背棄根本,這是仁;不忘記故舊,這是守信;沒有私心,這是忠誠;尊崇君王,這是敏達。用仁來辦理事情,用信來守護,用忠來成就,用敏來執行。事情雖然大,必然會成功。君王何不放他回去,讓他結成晉、楚的友好?!睍x景公聽從了,對鐘儀重加禮遇,讓他回國去替晉國求和。
【評析】
成公七年,楚伐鄭,鄭國俘虜了楚方的鐘儀,把他獻給晉國。至此,鐘儀已被晉國囚禁兩年。鐘儀作為戰爭俘虜,頭戴南冠,以此表示他心系故國,時刻不忘自己是楚人,卻也因此引起了晉景公的注意。
晉景公向鐘儀詢問楚王的情況,鐘儀先是不肯回答,再三追問之下,他才講述了楚共王為太子時的所作所為。避開現實而追溯他即位之前的為人處世,意謂年少時尚且如此,當下的情況不言而喻。這是一種應對技巧,也是當時經常見到的特殊表達方式。
鐘儀被囚期間頭戴南冠,后來南冠成為囚徒的代稱。但南冠不是一般的囚徒,而是有很高文化素質的囚徒。
上一篇:左傳全集《張骼、輔躒挑戰楚軍》原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左傳全集《楚昭王不禜》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