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新實證主義美學
新實證主義是相對于孔德等人的第一代實證主義和馬赫等人的第二代實證主義而言的。它在“拒斥形而上學”,強調邏輯分析和經驗實證方面,和過去的實證主義并無二致,他們認為一切科學知識都起源于經驗,一切陳述的意義都必須由邏輯來實證。因此,哲學的任務就是把對科學語言(概念和命題)的邏輯分析和經驗證實結合在一起。所以新實證主義又稱為“邏輯實證主義”。
美國的美學家理查茲從新實證主義的哲學觀點出發,認為只有對語詞、句子和意義作出科學的分析,在此基礎上討論與審美判斷有關的問題才有意義。因此他們一般都以語言問題和意義問題作為美學討論的中心。按照一切陳述的意義都必須由經驗和邏輯來證實的原則,他們把一切不能由經驗來證實的陳述叫做“擬陳述”。這樣他們就把人們使用的詞語分為“符號”和“記號”兩種。符號所指的是經驗中有與其相對應的客體,因此是和實證原則相符的;記號所指的是經驗中沒有與其相對應的客體,因此是和實證原則不相符的。藝術創造和審美鑒賞是以喚起情感和傳達情感為目的的,而情感除了心靈之外,并沒有其他客體直接與之相對應,因此表達情感的語言是記號語言,它與科學陳述中非真即假、非假即真的符號語言不同,具有一種模糊朦朧的特征,是一種“擬陳述”。但是只要它有激發情感和釋放情感的效能,我們就得承認它仍是一種成功的陳述。因此在新實證主義的美學家們看來,藝術既是一種記號,而我們對任何記號的解釋又都只能是一種心理反映,所以藝術除了是一種主觀反應之外,是不會揭示任何東西的。由此,藝術鑒賞也只是一種下意識的和非反省的沖動,是一種在情感平衡中的想象狀態。與此有關,在藝術價值問題上,理查茲主張一種自然主義的藝術價值論。即從人們的生理心理特征出發,認為審美的價值就在于人的生理心理“沖動”的滿足,在他看來,審美經驗與日常生活經驗并沒有質的區別,心靈之外是沒有什么特殊的審美特質可言的。因此審美經驗和非審美經驗的區別只在于“沖動”的量的不同。這樣,藝術和現實世界的關系就進一步被隔絕起來,而新實證主義美學的主觀經驗論便被賦予了一種生理學意義上的自然主義色彩。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新人文主義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新小說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