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是從“五四”時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多年間的中國文學,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自誕生以來,就逐漸成為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密切結合革命實際,在各個不同的革命歷史階段,同反對革命的文化派別展開了堅決的斗爭;同時更通過創作實踐反映中國革命的發展過程,揭露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反動統治者的罪惡,歌頌人民群眾的反抗斗爭,鼓舞人民,推動革命。由于無產階級的領導作用,中國現代文學從一開始就有著鮮明的社會主義因素,這主要表現在無產階級文化思想的領導作用及其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性質上,這是它區別于舊民主主義文學的主要標志。中國現代文學本身并不就是社會主義文學,它的根本任務是反帝反封建,而不是一般地反對資產階級。總之,中國現代文學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在它發生發展過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其中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矛盾,是中國現代文學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矛盾。這種矛盾構成了中國現代文化思想斗爭的基本內容,也構成了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的基本內容。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斗爭任務中,無產階級同革命的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結成了廣泛的文化革命統一戰線。這一統一戰線只能由無產階級來領導,但是在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過程中,資產階級時刻都在同無產階級爭奪這一領導權,這就構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在統一戰線內部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斗爭。在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過程中,除了上述矛盾外,還存在著革命進步作家內部的矛盾。這種矛盾表現為革命文藝陣營內部正確與錯誤、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之間的對立。這種矛盾不論其表現形式如何,基本上都屬于革命進步作家內部的矛盾,大都是思想認識問題,通過一定的批評、討論就可以得到解決;但有時處理不當,就出現了或“左”或右的錯誤。
中國現代文學發生發展的過程,也是批判繼承中外文化傳統的過程。它是在中國幾千年文學傳統的基礎上革新創造的新文學,對歷代文學的愛國主義、反抗黑暗、同情人民疾苦,以及創作方法、藝術形式等思想、藝術方面,都有很好的承傳。與此同時,中國現代文學還積極吸收了世界文學的進步思想和藝術經驗。近代俄羅斯文學和二三十年代蘇聯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優秀作家作品,也給了中國現代文學以許多借鑒作用;世界各被壓迫民族具有反抗戰斗精神的作品,更給中國進步作家以鼓舞力量。中國現代文學的絕大多數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受過外國文學的影響。他們中的許多人,往往既是作家又是翻譯家。他們的作品明顯地受到外國文學和藝術的影響。
中國現代文學在它三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和作品反映現實內容的變化,自然形成了若干既互相聯系又彼此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和文學反映現實的特點,中國現代文學可以分為三個大的歷史時期,即“五四”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是世界進步文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的奠基人魯迅、郭沫若、茅盾已是世界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此外,巴金、老舍、曹禺、艾青、丁玲、趙樹理等人以及其他許多作家的作品,也都在世界上發生著極其廣泛的影響。
上一篇:現代德語國家文學
下一篇:現代朝鮮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