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卦
【題解】
《序卦》是《易傳》中說明“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篇名,屬于《十翼》之一。《序卦》明確提出:“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此外,又強調提出:“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未濟”是“六十四卦”的最后一卦,認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無窮無盡的。《序卦》還提出了“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已益”等理念,闡釋了事物向反面轉化的深刻道理。
【原文】
有天地,然后有萬物生[1]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2]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3]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4],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5],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禮[6],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7]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8]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9],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10]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11],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12]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13]也。致飾然后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14]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養,故受之以《頤》。頤[15]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16]者,麗也。
【注釋】
[1]生:產生。
[2]受:繼,承繼。
[3]稚:幼稚。
[4]訟:爭訟。
[5]比:親附。
[6]禮:禮儀。
[7]泰:亨通。
[8]歸:歸順。
[9]盈:滿盈。
[10]蠱:事端。
[11]大:盛大。
[12]嗑,相合。
[13]飾:文飾。
[14]妄:妄行。
[15]頤:養育。
[16]離:依附。
【譯文】
有了天地,然后萬物產生了。充滿天地之間的只有萬物,故《乾卦》、《坤卦》后繼之以《屯卦》。屯,盈滿。屯,萬物開始生長。萬物生長必然蒙昧幼小,所以,繼之以《蒙卦》。蒙,蒙昧,是指萬物幼稚。萬物幼稚不可不養育。所以,繼之以《需卦》。需,飲食之道。飲食必會發生爭訟,所以繼之以《訟卦》。爭訟必會將眾人激起,所以繼之以《師卦》。師,聚眾。眾必有所親附,所以繼之以《比卦》。比,親附。親附必會有蓄養,所以繼之以《小畜卦》。物既積蓄,眾人溫飽,然后禮儀產生,所以繼之以《履卦》。履禮而泰和,然后民安。所以,繼之以《泰卦》。萬物不會永遠亨通,所以繼之以《否卦》。萬物不會永遠閉塞,所以繼之以《同人卦》。與人同志,萬物歸順,所以繼之以《大有卦》。擁有大而不可滿盈,所以接著是《謙卦》。有偉大的成就而又能謙虛的人必定能夠和樂,所以接著是《豫卦》。安逸豫樂的人必定有事隨著而來,所以接著是《隨卦》。以喜悅追隨人的人必定會有事,所以接著是《蠱卦》。蠱的意思是事情多。事端經治后,功業可以盛大。所以,繼之以《臨卦》。臨,盛大,物盛大然后才能仰觀。所以,繼之以《觀卦》。可仰觀必有所合,所以繼之以《噬嗑卦》。萬物不可以只合而已,所以繼之以《賁卦》。致力于文飾然后亨通則會窮盡,所以繼之以《剝卦》。剝,剝落。萬物不會永遠極盡剝落。上窮盡必復返于下,所以繼之以《復卦》。回復了以后就不會虛妄了,所以接著是《無妄卦》。有了不虛妄的精神,然后可以存蓄很多,所以接著是《大畜卦》。萬物有了積蓄,然后可以養育。所以,繼之以《頤卦》。不養育則不可有所作為,所以繼之以《大過卦》。萬物不會永久過極,所以繼之以《坎卦》。坎,陷險。陷險必定要有所依附,所以繼之以《離卦》。
【解析】
開篇以天地索引,道出萬物始生,以乾坤(天地)二者衍生物卦。其抽出“六十四卦”中的《屯卦》,意說萬物薈萃之象。繼而以《屯卦》反向之《蒙卦》,續說物初始生的性態。這樣一來,宇宙天體的樸素唯物觀理念就彰顯了。
【原文】
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17]。夫婦之道[18],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19]遁,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20],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于外者,必反[21]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22],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23]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24],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25],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26],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27]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28],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29],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后散[30]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31]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注釋】
[17]有所錯:有所區分。錯:錯落,差別。
[18]夫婦之道:夫婦陰陽交感。
[19]終:終久。
[20]終壯:長久隱退。
[21]反:返回。
[22]難:險難。
[23]緩:緩慢。
[24]遇:交遇。
[25]聚:聚會。
[26]困:陷入困境。
[27]莫若:莫過于。
[28]歸:歸宿。
[29]容:容身。
[30]散:渙散。
[31]信:誠信。
【譯文】
天地生成,萬物衍生。萬物之靈,脫穎而出。物呈陰陽,人分男女。人類繁衍,在于夫婦。于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長幼輩分,上下序位就確立了。位序既成,天道、物道、人道,以禮儀有所區別。夫婦陰陽交感,人類得以衍發。其道不可不久,它將與天地同在。《恒卦》闡述的正是這個道理。所謂“恒”,即是指天長地久。萬物不可以長久居于一個地方,所以繼之以《遁卦》。“遁”是隱退的意思。萬物不可以終久地退藏,所以接著是《大壯卦》。萬物不可以長久盛壯,所以繼之以《晉卦》。晉,上進。上進必遭傷害,所以繼之以《明夷卦》。夷即傷。在外遭受傷害,必返回家內。所以,繼之以《家人卦》。家道窮困必定會發生乖異,所以繼之以《睽卦》。睽,乖異。乖異必定帶來險難,所以繼之以《蹇卦》。蹇,險難。萬物不可以始終有險難,所以繼之以《解卦》。解,緩解。解難脫困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其中必有所失。《損卦》解說的正是這個道理。損者去,益者來。因禍得福的道理,正是《損卦》與《益卦》闡述的精髓。不斷增益充盈必會決去,所以繼之以《夬卦》。夬,決去。決去必定有所交遇,所以繼之以《姤卦》。姤,交遇。萬物相遇之后而相聚會,所以繼之以《萃卦》。萃,聚會。聚會之后共同上進叫做升,所以繼之以《升卦》。進升不停,必定陷入困境。所以,繼之以《困卦》。窮困于上,必定會返于下。所以,繼之以《井卦》。井水之道不可不變革,所以繼之以《革卦》。變革諸物莫過于鼎器,所以繼之以《鼎卦》。主管鼎器的人莫過于長子,所以繼之以《震卦》。震,動。事物不可能永久運動,使它暫時停止,所以繼之以《艮卦》。艮,止。事物不可能永久停止,所以繼之以《漸卦》。漸,漸進。漸進要有所歸宿,所以繼之以《歸妹卦》。能得到歸宿的必定盛大,所以繼之以《豐卦》。豐,盛大。盛大窮極必定會失其居所,所以繼之以《旅卦》。旅行而無處容身,所以繼之以《巽卦》。巽,入。入而后安定歡悅,因而以《兌卦》來接續。兌就是喜悅。喜悅之后就會渙散,所以繼之以《渙卦》。渙,離散。萬物不可以長久離散,所以繼之以《節卦》。能節制而又有誠信,所以繼之以《中孚卦》。有誠信必然行動,所以繼之以《小過卦》。有超越事物能力者必能成功,所以繼之以《既濟卦》。事物永遠不窮盡,所以繼之以《未濟卦》。“六十四卦”在《未濟卦》中結束。
【解析】
下經以《咸卦》開釋,咸者,感也。天地萬物,均在陰陽二氣的交感中,繁衍生息。宇宙世界之所以能有序運行,就在于各遵位序。天人共性,男女、夫婦、父子、君臣,各種禮儀演繹著萬千人事。這其中彰顯定數,但也論及變數的成因。
上一篇:周易全集《師第七》原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周易全集《歸妹第五十四》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