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惜陰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武公九十①,猶曰小子②。伊川涪還③,聰明未止。須知圣賢,何故如此。后之學者,志逐氣衰。日昃之離④,云胡不摧⑤。心無退法,乃與道歸。待文而起⑥,匪直也民⑦。廢于中途,千載同淪。自知是勵⑧,昔人所尊。先病后瘳⑨,蓋喻晚節。人能自新,鬼神所悅。新之又新,咎戾斯雪⑩。榮華憔悴,誰其免茲。消息盈虛(11),委命于時(12)。惟是善惡,不可不思。一夕之旅(13),便仰顏色(14)。樊鳥羈牛(15),心焉安息。一朝終身,君子是擇。念來無端,書之無緒。天者難明,我也無具(16)。分陰可愛,上哲亦懼(17)。
【注釋】
①武公:衛武公。春秋時衛國國君。康叔八世孫,名和。即位后,修康叔之政,百姓安居樂業。犬戎殺周幽王,公帶兵佐周平犬戎,甚有功,周平王命為公。在位五十五年卒,謚武。《詩·大雅·抑》即其所作之詩。舊說以之自儆。
②小子:子弟,年幼的一輩。
③伊川:北宋理學家程頤居臨伊川,因稱伊川先生。涪(fu):涪州(今四川涪陵)。程頤在紹圣年間,曾被“削籍竄涪州”(《宋史·程頤傳》。元符五年,程頤說:“自量精力未衰,尚覬有少進耳。”(《年譜》,《二程全書·遺書》附錄)時已高年。
④日昃:太陽開始偏西,即下午兩點左右。《易·離》:“日昃之離,何可久也。”離,附麗。日在西方附麗于天,不久將落,如人在晚年寄托于世,不久將死。
⑤云胡:為何,如何。摧:傷痛。
⑥文:周文王。《孟子·盡心上》:“孟子曰:‘侍文王而后興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雖無文王而猶興。”興,興起。
⑦匪:通“彼”。《詩·鄘風·定之方中》:“匪直也人。”高亨《詩經今注》:“匪,通彼。此言他是正直的人。”民:人。
⑧是:助詞。
⑨瘳(chou):病愈。
⑩咎(jiu):過失。戾:罪。雪:洗除。
(11)消息:謂一消一長,互為更替。盈虛:滿與空。《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12)委命:寄托性命。
(13)旅:旅行,在外作客。
(14)顏色:臉色。
(15)樊:關鳥獸的籠子。羈:拴住。
(16)具:才具,才能。
(17)上哲:才智最突出的人。
【譯文】
衛武公九十歲,還自稱子弟、后輩。程頤流放涪州回來,還要在學術上有所進步。應該知道圣賢為什么這樣。后代的學者,志氣隨著身體的衰老而衰退。人像太陽已經偏西一樣,怎能不傷悲?心沒有退路,便和道同一歸宿。等待文正那樣的時代才興起,他是個正直的人。半途而廢,千載以來的人都是這樣。自知勉勵自己,是從前的人所尊重的。先有病,后來好了,大概是比喻人的晚節。人能自新,鬼神都高興。新之又新,過失和罪過都得到清理。有年青的時候,有年老的時候,誰能避免這一點?事物的發展總是一消一長,一滿一空,人只能把性命寄托于時代。只是為善還是為惡,不可不思考。一天在外面作客,就要看別人的臉色。像籠中的鳥,拴著的牛,心里怎能平靜?一天關系一輩子,君子要認真選擇。思緒紛亂,寫起來也沒頭緒。上天是很難了解的,我也沒有才能。分陰是可愛的,上哲也怕浪費。
上一篇:《歸莊·恒軒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李東陽·成齋箴》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