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魏加止臨武君為將(楚策四)》原文鑒賞
天下合從①,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②,曰:“君有將乎?”曰:“有矣,仆欲將臨武君③。”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愿以射譬之④,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異日者⑤,更贏與魏王處京臺之下⑥,仰見飛鳥。更贏謂魏王曰: ‘臣為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⑦。’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贏曰:‘可。’有間⑧,雁從東方來,更贏以虛發(fā)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贏曰:‘此孽也⑤。’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⑩。飛徐者,故瘡痛也(11);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12),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注釋】 ①合從:見《蘇秦以連橫說秦王》第三段注(11)。 ②魏加:趙國之臣。春申君:姓黃名歇,為楚國宰相,封春申君,是戰(zhàn)國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 ③仆:自稱、謙詞。將(jian 音降):使之為將。臨武君:楚國將領。一說:疑為趙將。 ④譬:譬喻。 ⑤異日者:有一天,往日。 ⑥更羸(lei 音雷):人名。京臺:高臺。 ⑦引弓虛發(fā):只拉弓不發(fā)實彈。 ⑧有間:一會兒。 ⑨孽:病。指未愈的隱傷。⑩徐:緩慢。 (11)故瘡:舊時創(chuàng)傷。 (12)嘗為秦孽:指臨武君曾被秦國挫敗。
【今譯】 天下正進行著合縱抗秦,趙王派魏加去拜見楚國的春申君。魏加問道:“您有將領嗎?”春申君說:“已有了,我想要讓臨武君任將軍。”魏加說:“我年少的時候愛好射箭,我愿意用射箭做比喻,可以嗎?”春申君說:“行。”魏加說:“從前有一天,更羸同魏王都在高臺之下,抬頭看見了飛行著的鳥。更羸對魏王說:‘我可以替您拉弓空發(fā)一箭,而射下鳥來。’魏王說:‘既然這樣,那么,射的技術可以達到這樣高嗎?’更羸說:‘可以’。‘過了一會,一只雁從東方飛來,更羸拉弓而不發(fā)箭,雁卻掉了下來。魏王說:‘真是這樣,那射的技術可以達到如此的高嗎?’更羸說:‘這是雁有舊傷啊。’魏王說:“您怎么知道呢?”更羸回答說:‘這只雁飛得緩慢而叫聲悲涼。飛得緩慢的原因,是舊傷痛;叫聲悲涼的原因,是離開了雁群。所以我知道這只雁,它的舊傷沒有痊愈而且驚心也未消除。它一聽到弓弦之聲,突然嚇得引身高飛,使得舊傷破裂,就墜落下來了。’如今,臨武君也曾被秦國挫傷過,不能夠做抵御秦國的將領啊。”
【集評】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此言經(jīng)傷殘而獲全者,心虛膽怯,不可復用,如孽子之惴惴不保,所謂傷弓之鳥高飛,驚餌之魚深逝,物理也,而人事猶是矣:雖然勝負用乃兵家常事,始之垂翅溪谷者,終未必不奮翼于澠池,使以其孽而棄之,天下能復有全,烏乎,魏加之論,未為確也。然文盡健絕,棱棱露其爽。”
【總案】 “驚弓之鳥”的成語本于此篇,比喻受過驚恐的人見到一點動靜就顯得特別害怕。春申君要使臨武君為將,魏加不同意,因臨武君曾與秦作戰(zhàn)吃了敗仗,折了銳氣。魏加用了這個比喻,生動地描述了受傷之鳥的情態(tài),暗示了不宜以臨武君為將,有一定的說服力。這個比喻的本身,就是一則美麗動人的小故事。
上一篇:《先秦散文·墨子·非攻上》原文鑒賞
下一篇:《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魯仲子說攻狄不下(齊策六)》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