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尸子·勸學(xué)(節(jié)選)》原文鑒賞
學(xué)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厭,所以治人也。夫繭①,舍而不治,則腐蠹而棄②;使工女繅之③,以為美錦,大君服而朝之④。身者繭也,舍而不治,則知行腐蠹;使賢者教之,以為世士⑤,則天下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⑥;子貢,衛(wèi)之賈人⑦;顏涿聚,盜也⑧,顓孫師,駔也⑨:孔子教之,皆為顯士⑩。
夫?qū)W,譬之猶礪也(11)。昆吾之舍(12),而銖父之錫(13),使干越之工(14),鑄之以為劍,而弗加砥礪(15),則以刺不入,以擊不斷;磨之以礱礪(16),加之以黃砥,則其刺也無前,其擊也無下(17)。自是觀之,礪與弗礪,其相去遠矣(18)。今人皆知礪其劍,而弗知礪其身。夫?qū)W, 身之礪砥也。“……
【注釋】 ①繭:蠶繭。· ②腐蠹而棄:蠶繭如不繅絲,則腐爛,蛹出,而后拋棄。 ③繅(讀騷sao):從繭中抽絲合并成生絲。工女:女工。 ④大君:大國之君。朝之:在朝廷上召見大臣。此時應(yīng)身著禮服。 ⑤世士:社會上知名人士。 ⑥子路:即孔子弟子仲由。卞(bian):春秋時魯國地名。野人:粗野之人,或指郊野之人,鄉(xiāng)下人。 ⑦子貢:即孔子弟子端木賜。衛(wèi):春秋時國名。賈(gu音沽)人:商人。⑧顏涿聚:孔子弟子,梁父人。名不見于《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據(jù)說年輕當過強盜。 ⑨顓(zhuan音專)孫師:字子張,孔子弟子。駔(zang):馬市的中聞介紹人。 ⑩顯士:著名人士。 (11)礪:磨刀石,作動詞用時指磨。 (12)昆吾:山名,出銅鐵,可以制刀劍。金:指銅鐵之類金屬。 (13)銖父:地名,又作誅父,產(chǎn)錫。 (14)干越:即吳越,出產(chǎn)利劍。 (15)砥礪:磨制。砥:磨刀石。 (16)礱(luong):磨制。礱礪連用意同砥礪。 (17)黃砥:一種黃色的優(yōu)質(zhì)細磨石。 (18)無下:無不下。 (19)相去:相距。
【今譯】 學(xué)而不倦,是為了加工提高自己;教人不厭,是為了加工提高別人。蠶繭,如果放在那里不去加工,就腐爛而被拋棄;讓女工拿去繅絲,織成美麗的錦繡,可為大國之君做成衣服用于朝見大臣。人自身有如蠶繭,放在那里不去加工提高,便會知識陳腐品行有毛病;讓賢人去教誨,成為社會上知名之士,那么天下諸侯沒有不尊敬的。子路,本是卞地方的大老粗;子貢,本是衛(wèi)國的商人;顏涿聚,曾經(jīng)做過強盜;顓孫師,曾經(jīng)當過牙行。這四個人經(jīng)過孔子的教導(dǎo),都成為著名人士。學(xué)習(xí),就好比磨刀。用昆吾山出的鐵,加上銖父地方出的錫,讓吳越的能工巧匠鑄成寶劍;如果不用磨刀石打磨,那么用它刺啥也刺不進,用它砍啥也砍不斷。如果用磨刀石好好打磨,再用黃色的細磨石加工;那么用它去刺無所阻擋,用它去砍無所不下。由此看來,打磨與不打磨,效果相距太遠了。如今人們都知道磨煉他的刀劍,然而卻不知道磨煉自身。學(xué)習(xí),就是對人身的磨煉啊!
……
【集評】 民國·張之純《評注諸子菁華錄》卷十五《尸子》:“是篇論勸學(xué)之旨,較《荀子》切實。”“專引仲尼弟子,亦自眼光高人處。”“以磨礪喻學(xué),與切嗟琢磨意,隱相吻合。”
【總案】 這是一篇精采的勸學(xué)論文。
第一段舉治繭為喻及孔子教弟子為例,說明學(xué)習(xí)可以改變、提高人的價值和地位,即使原來很差的人,經(jīng)過學(xué)習(xí)和教育,也能成為有用之材。第二段進而以鑄為喻,說明即使素質(zhì)很好的人,如果不經(jīng)過學(xué)習(xí)和教育,也可能魯鈍而不中用;只有經(jīng)過學(xué)習(xí)和鍛煉,才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文章比喻精當,論證平實嚴密,一反一正,懇切周到。思想與語言都接近《荀子·勸學(xué)》篇。后來又為《大戴禮記·勸學(xué)》、賈誼《新書·勸學(xué)》所繼承。東晉葛洪《抱樸子·勗學(xué)》篇、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篇等,皆是其發(fā)展。
文章的后半段未選部分,稱孔子為“夫子”,稱曾參為“曾子”,有些論點與孟子“天爵”、“人爵”相近。看來是雜家中接近儒者之文,而有些觀點后來又被另一部雜家著作《淮南子》吸收到《修務(wù)訓(xùn)》中。
上一篇:《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兵鏡吳子十三篇》原文鑒賞
下一篇:《古代兵法散文·三國兩晉南北朝兵法·勸武帝北伐啟》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