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清:游溫泉記
楊一清
溫泉螳川勝景,非特南國重而天下亦馳譽焉。蓋泉之微妙,不盡其說,窮源溯流,大抵天地之功用、二氣之良能也。吾友少師西崖李公曰:“聞泉之寓滇中,清孰尚焉。世之所奇寶也。莫非蒼、碧効靈,昆、洱蘊精,不復發為異物,而獨鐘為此泉?西南山川靈氣之成,造化之治也!”予曰:“然陽氣作用,神道推行,乃能至和融凝結。縉紳輩素有似天、似月、似鏡之喻焉。猗歟,盛哉!雖新豐之驪山、黃山之紅泉,迥乎其莫埒矣。惜乎鐘于僻壤,而不得在九域之內。若在域內,使秦漢之君游焉、蕩焉,尤有勝于神女、太真之嘆賞焉。臨潁庾亮諸公,又不知何以出天巧,呈地奇,錦心繡腹而賦詩也。雖然,古人不幸不得遇于斯泉,猶幸斯泉而得遇于今人也!”
吁,美矣哉!予承命掃塋,緣暇降觀于泉。異哉,人文之盛者,余波潤澤之及也。書之為溫泉記。
昆明安寧溫泉,是一個著名的療養旅游勝地。以其水碧如玉,又名“碧玉泉”。據說早在唐代就被發現了。明清以來,許多滇游者和著名宦滇學者都到達這里,并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文。如明嘉靖年間,著名學者楊慎就多次游溫泉,寫了《溫泉游記》及《溫泉詩》。楊一清《游溫泉記》一文比楊慎早,可以說是溫泉旅游散文中見于記載的最早作品。
楊一清曾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承命掃塋,緣暇”回省故里,在螳螂川畔緊依溫泉筑石淙精舍居之。《游溫泉記》一文即作于此間。
此文僅三百字,是一篇精萃洗煉的短文。因其簡潔而不必細分段落,仿佛一氣呵成,讀來余味無窮。文章不像其他游記一樣詳細描繪所覽景觀,敘寫游蹤懷抱,只在“蓋泉之微妙,不盡其說”九個字中不知不覺地輕輕一筆帶過。顯然,作者認為溫泉之美,以湯沐為妙。而遠在明朝,那里也沒有許多文物古跡可資闡發懷古之情。而文的主旨卻在于它的理趣。
首句點出:“溫泉螳川勝景,非特南國重,而天下亦馳譽焉。”這是全文發揮的關鍵。云南雖然也是一個鐘靈毓秀,人杰地靈的勝地,然而終因山川梗阻,“天下馳譽”的實不算多。作者生于云南而長于湖南,方有了較多的機會游學中原,一展才華。回到滇鄉,又見此偏于一隅,閉塞落后之狀,當然是不無感慨的。就如這溫泉“雖新豐之驪山,黃山之紅泉,迥乎其莫埒也”,被譽為天下“溫湯之冠”、“世之奇寶”,也難馳譽國中。所以作者寫道:“莫非蒼(蒼山)碧(碧雞山)効靈,昆(昆明池即滇池)洱(洱海)蘊精,不復發為異物而獨鐘為此泉?西南山川靈氣之成,造化之治也!”為什么如此靈氣的山川,如此造化之創構僅僅鐘于一泓溫水而不發為“異物”,感蕩自然,造就一方?我們不妨設想,如果楊一清也如大多數滇人一樣老死川下,或許云南就少了一個朝中卿相,這不是不可能的。像這樣的遭遇,豈獨只有楊一清一人而已。所以作者寫道:“惜乎鐘于僻壤而不得在九域之內!若在域內,使秦漢之君,游焉,蕩焉”,那末,安寧溫泉就會聞名于天下,而“尤有勝于神女、太真之嘆賞”了。或者帝妃不到,讓詩人騷客們到此而“出天巧,呈地奇,錦心繡腹而賦詩也”,同樣也不至于淹沒無聞的。
最后,敘述因“緣暇”而歸故里掃墓得觀于溫泉勝景,作此文贊美。篇末嘆曰:“異哉!人文之盛者,余波潤澤之及也!”真是感慨系之矣。
讀完全文,令人想起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作者并不客觀地去寫景繪情,而是寓論議于景,賦哲理以情,因勝景而生感慨,藏理趣于山水。不過作者寫得很自然,仿佛信手拈來,乍讀倒也輕松,細咀其味漸深。南人讀之,尤覺一唱三嘆,是一篇別致的旅游散文佳品。
上一篇:袁枚《游武夷山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鼐《游靈巖記姚》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