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欣賞中的異向變移性
在藝術欣賞的實踐中,藝術作品對欣賞者的心靈產生作用,引起回聲,常常以主體的逆傾向方式表現出來,這樣的審美心理現象稱為欣賞中的異向變移性。
必須承認欣賞者的生活經驗和主觀情趣對藝術欣賞的適應與易感性的意義,必須肯定這些屬于欣賞主體的能動性的接受條件。但藝術品本身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造成與自己的意蘊相適應的審美欣賞者,否則,藝術就失去它應有的功能。藝術對象可以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欣賞主體。所以真正的藝術作品,在于它能夠足以使欣賞者發生感情上的變化,并產生與主體易感性殊途同歸的審美藝術效果。狄德羅曾經說過:“只有在戲院的池座里,好人和壞人的眼淚交溶在一起。在這里壞人會對自己所犯過的惡行表示憤慨,會對自己給人造成的痛苦感到同情,會對一個正是具有他那樣性格的人表示厭惡。當我們有所感的時候,不管我們愿意不愿意,這個感觸總是會銘刻在我們心頭的;那個壞人走出包廂,已比較不那么傾向于作惡了,這比被一個嚴歷而生硬的說教者痛斥一頓要來得有效。”許多藝術作品,確實能夠以它的深刻的思想性以及優美的藝術性完成塑造欣賞主體,改造欣賞主體的任務。
就藝術作品的真善美作用而言,雖然不能把它的娛悅作用視為可以使劊子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它確實能象其他一切教育手段自有其實際的效應一樣,也不可否認其重要的美育作用,甚至是在一定條件下的使人改向變移的教育作用。
上一篇:文藝美學研究·欣賞中的主體易感性
下一篇:文藝美學研究·欣賞主體